继续来关注《天天630》“3·15特别行动” 。 我国的《执业医师法》和《中医药法》中对中医的行医资质有明确的规定: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 ,向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后,才可以从事相关医疗服务。 记者近日在渝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等多地进行了暗访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依法依规地在开展经营活动,但仍有少数的医疗机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南坪的一家中医诊所,记者遇到了一位身着便装的大爷,这位大爷声称自己可以看病。
大爷能看病,为什么诊所内没有张贴他的相关资质,记者于是提出看一看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料到大爷立即就改了口。
大爷坦言,自己虽然年龄不小,但其实还是学徒。
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中医药法》的规定,中医可以带学徒,但学徒不具备独立处方权,也不能独立行医和坐堂看诊。在南岸四公里的另外一家药房,这位身着便装的“杨医生”正在给病人把脉看病,但记者在现场并没有看到张贴这位杨医生的行医资质。
给患者把脉看病之后,杨医生开好处方,就交给药房的店员去抓药。记者也随即上前了解情况。
杨医生表示,虽然自己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但有另外的证件,只是不方便给记者看。
说完这一番话以后,杨医生便匆匆离开了现场。记者随后把情况反映给南岸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执法人员表示,给病人看病,医疗机构和行医的医生都必须具有正规的资质证书,接下来他们会立即介入调查。
在九龙坡区西彭镇的一家中医诊所,坐诊的也是一位姓杨的医生,但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与他相关的证件在墙上悬挂公示。
见记者一再坚持,杨医生拿出了手机,记者看到其注册地是四川省和重庆的北碚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即便是多点执业行医,但医师仍需要在每个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这也是为了便于加强监管。前段时间,我们就报道过这样的案例: 巴南区龙州湾街道文德琴中医诊所的一名中医学徒石继容,独自开高价中药处方。甚至有患者投诉找她看病开药服用后,病情有加重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从 2019年开始, 石继容就在文德琴中医诊所给病人看病,但石继容并没有执业医生资格证,她提供的乡村医生证也难以核实真伪。 对此,巴南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医疗卫生执法大队已经立案进行调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但中医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为避免不规范的行医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希望广大市民在选择就医的时候,能核实执业医师资格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监管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