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 重庆文旅何以全球“圈粉”?

2025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春夏季)于3月27日在我市启幕,吸引了来自英国、丹麦、马来西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以及国内1500余家文旅企业、2000余名代表参与,作为重庆深化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窗口,此次大会透露出怎样的市场动向,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重庆又何以“圈粉”全球?

和论坛区一墙之隔的就是展位区,来自天南海北的旅行商们在这里搭建展台、积极对接,记者留意到,来自重庆的几个展台可以说是人气十足,大家忙着递名片、加微信、拿资料,纷纷看好重庆文旅市场。

作为重庆市重要国际性品牌活动,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已于2018、2019、2023、2024年成功举办四届,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商代表来渝参加。开幕式上,“成渝飞·双城跃”精品旅游线路正式发布,市文化旅游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会同四川省有关部门等统筹交通、文旅、美食等资源,联动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精心推出首批10条巴蜀文旅走廊精品线路。

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有何新意呢,本次大会首次与“旅榜全国旅业大会”“全国旅游产品(重庆)采购会”同期举办,将推介展示与交易功能合二为一,强化了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联动效率。与此同时,重庆还联合四川统筹交通、文旅、美食等资源,推出首批10条巴蜀文旅走廊线路。依托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巴蜀烟火气,重庆正在成为境外游客的“新宠儿”。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来渝游客量同比增长约3倍,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超6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游客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0倍以上。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重庆正在探索打造“‘渝’见澜湄”跨境游品牌;加强与OTA和大型涉旅商协会、企业合作,完善政企联动机制,更大范围、更有力度促成市场合作;深入实施“你好!重庆”全球推广,常态化开展“向世界讲述重庆”系列活动,持续打造传播热点,不断提升重庆旅游知名度。

随着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及国际直飞航班不断加密,越来越多海外游客将重庆作为来华旅游的“首站”,市文化旅游委的数据显示,去年重庆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6%。今年1—2月,重庆接待入境游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03%。不仅是东南亚客源爆发式增长,在全球市场上,欧洲时报发布“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重庆位列第三;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重庆的底气究竟何在?

重庆,正在“入境游首站城市”的竞争中强势崛起,而在入境游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政策创新与国际化布局共同构建的“底气”。

作为全球最大的山水都市,重庆以“江、崖、街、洞、天”等立体景观闻名,洪崖洞的夜景、李子坝列车穿楼的奇观共同构成“魔幻城市”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吸引全球游客深度体验;武陵山区自然风光与土家族苗族文化相融,成为国际游客探索中国腹地的重要窗口。

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为其打造“入境首站”提供了硬支撑:翻开世界地图,重庆正处于“亚欧大陆航空心脏”位置,向东衔接长三角、向西直抵中东欧、向南辐射东南亚、向北联动东北亚。在跨境游黄金“五小时飞行圈”中,重庆直航覆盖东南亚、东北亚主要城市,以重庆直飞曼谷为例,几乎每天都有多趟航班,飞行时间仅需3小时左右,完全可以“说走就走”。

再来看看市场布局与政策创新,武陵文旅热的背后,是重庆一体化推进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比如武隆成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心,将非遗保护与全域旅游规划深度融合,黔江区建设阿蓬江流域、小南海土家村寨两大民俗文化带,一体化推进政策规划、非遗保护、文旅融合、人才培养等等实践。去年实施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叠加对旅行社“引客入渝”的奖励,也显著刺激了入境游需求。

如何打造文旅国际传播新名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魏鹏看来,一是区位重构“开放枢纽”,将交通节点转化为流量引擎,二是立体叙事“山水之城”,从视觉奇观进阶到体验革命,三是深度对话“文化内核”,将符号展示提升到价值共鸣。他认为重庆的突破在于将8D魔幻地形转化为参与式地理课堂,将内陆枢纽转化为双循环战略支点,让麻辣鲜香从味觉刺激升级为文化认同。当游客在麻辣实验室破解风味密码,当长江索道成为解读两江四岸地理博物馆的活态观察仓,重庆故事便跳出了传统观光框架,成为具有知识价值与情感黏性的全球公共产品,是可亲、可敬、可信中国形象的重庆具体诠释。重庆作为国际枢纽的价值便不再是抽象的战略术语,而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公共文化产品。这种从“奇观消费”到“价值共鸣”的升级,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大众体验,是重庆站稳国际旅游C位的核心与关键。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重庆的底气,既源于不可替代的山水人文资源,更在于将政策红利、区位优势与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市场影响力的战略能力。未来,重庆还需进一步强化产品精细化、服务国际化与品牌差异化,在全球旅游版图中占据更稳固的“C位”。让世界通过旅游读懂中国,让重庆成为一扇不可替代的窗口。

(重庆广电-第1眼TV 傅了 邓静 李波 袁媛 李艺 陈力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