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担忧入住酒店、民宿时遭遇偷拍?是否对邻居安装的摄像头可能泄露隐私心存顾虑?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针对公共场所视频采集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核心领域作出明确规定。这项新规将如何破解监控越界难题,为公众筑起隐私防护网?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徐银波教授表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是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对公共场所视频图像信息收集、存储、使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细化。
近年来,酒店、民宿等住宿场所的私密空间频现偷拍事件,这类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屡屡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切。此次《条例》的施行,通过规范公共场所监控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为公众在私密空间的安全防护构筑起制度性屏障。
同时,徐银波也提醒,现在不少市民都会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或者是电子猫眼,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允许大家为了保护自己而行使权利,但是同时也禁止牺牲他人的权利来保护自己,在这些设备的使用上,需要注意边界。
按照规定,这部条例实施后,公共场所的图像采集设备还必须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如何管理、使用和查看,也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南”,人们的隐私权、个体信息等法定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