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重庆持续升温,海拔较低的渝西地区水稻迎来插秧季节。近年来,我市各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包括施肥无人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等智能化设备的加大投入,让春耕春播更加高质高效。
在永川区朱沱镇马道子村,地势平坦的渝西地区最先迎来插秧季节。一大早,马道子村的田间地头就热闹起来,重庆浩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多台插秧机轰鸣着来回奔忙,田地里株株翠绿的早稻秧苗迅速成列成行,为希望的田野披上了绿色新衣。记者在插秧现场发现,在田间忙碌的插秧机中,有一台六行式插机与众不同,上面没有驾驶员,只有一名摆秧盘的工作人员,将育好的秧苗一盘盘放入插秧机,随着机器缓缓前行,秧苗就自动一行行整齐地插入稻田里,几个来回,一块稻田就能插满秧苗。 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借助北斗导航定位,可以进行智能路径规划,实现行驶速度自动控制、自动转向、原地掉头等功能。并且秧苗插得又直又匀。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一台无人插秧机每天能插秧60至70亩,是人工插秧效率的六十倍以上。不光是插秧,在施肥管护上,当地也依托专门的农机服务队,实现了植保无人机喷施。大型精量无人施肥机按照遥控参数预设航线,盘旋在田间低空来回施肥作业。所经之处,复合农肥便被无人施肥机均匀地施洒在大田里。每次装载80公斤复合肥,10分钟可完成3亩地的施洒。和传统人工方式施肥相比,不但效率大大提高,还实现了精准均匀施肥,效率大大提高。
据了解,近年来,永川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实施乱变顺、坡改缓、小并大等宜机化改造,2019年以来,朱沱镇就改造了4万余亩高标准农田。今年整个永川区将种植粮食作物100万亩,其中水稻约60万亩,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将超过76%。未来两周重庆各地都将陆续迎来今春的插秧季。依托高标准农田的持续改造建设,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更广泛运用,再加上专业农技人员在耕作、管理和技术上的加持,“人不下田,坐享丰收”已经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