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竹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天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食用菌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近年来,石柱洗新乡丰田村在县林业局、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下,通过将林地经营权托管、流转等方式,推动林地规模集中经营,相继发展起了笋竹、天麻、食用菌等林下经济,让“丰田”这个无田的高海拔山区村变成了“丰甜村”,实现了山乡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美好愿望。
“小山”变“大山”,创新集体林权管理模式
地处七曜山之巅的丰田村海拔1500余米,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总人口795人。全村耕地面积1750亩,林地面积18372亩,其中竹林面积9000余亩,是典型的“九山一地”山区村。由于该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地贫瘠,可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不高,良好的森林资源未开发利用前,村民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丰田”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以来,让丰田村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该村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沉睡”资源为载体,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使林下资源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稳定财源。
丰田村创新托管经营模式,组建了石柱县丰田村笋竹专业合作联合社,将原分散在丰田村铜天槽组各村民家里的5000多亩竹林,由村民自愿托管给联合社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破解了林地碎片化、管理分散化、经营低效化的难题。
该村创新流转经营模式,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引进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民林地3000亩,进行天麻、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和森林食品药品开发,解决了产业发展无资金、无技术、无渠道的困境。
该村创新租赁经营模式,配合该公司结合天麻种植需要,每年租赁林农种植黄连后的林地200亩,打造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基地,解决了林地闲置无效益的问题。
“粗放”变“精细”,开展林地科学复合经营
丰田村立足农民得实惠、产业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惠及千家万户,推动林农致富增收”目标,积极探索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从“绿色荒山”到“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该村以林地科学复合经营为抓手,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对原低质低效竹林进行改造和抚育,大力发展笋竹产业,促进了笋竹林提质增效,使笋竹亩均增产110公斤,亩均增加产值1000元左右,推动了林下经济发展。
该村对林地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针对黄连、天麻种植对林地不宜重复利用的特性,探索出了“短、中、长”期配置的林地复合经营利用模式,即对黄连种植林地在5年收获后种植天麻,天麻种植林地2年后种植冷竹(或方竹),使林地循环产生效益,提高林地的产出和利用价值。
“林农”变“股民”,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丰田村以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林地流转和租赁为基础,通过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与价值转换,实现林农变股民,每年共获得林地流转费用和生态效益补偿24万元,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经营增收7.5万元,铜天槽组村民共享受3.5万元分红。
围绕笋竹产业发展,该村建立健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笋竹产业基地收益由村集体、农户按各占50%的比例进行分红。
围绕天麻产业发展,该村建立健全了“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赢。企业打造产业基地,林农获得林地流转固定收益;企业带动村民种植天麻,再保价回收,让村民获得产业收益;企业吸纳村民就近务工,获得可观的劳务收入。
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该村建立健全了“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利益联结机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由村集体与企业按照比例进行收益分成,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优势资源“活”起来,百姓口袋“鼓”起来。丰田村群众在企业带动下,大力发展黄连、天麻产业,每年总产值达1800余万元;当地企业常年解决6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村民每年务工总收入达到了130万元,拓宽了增收渠道。该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构建起了“农业新模式、农村新面貌、农民稳增收”的乡村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