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的重要举措。在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市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加快绿色转型,美丽重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为全力守护一江碧水,我市深入实施“污水零直排”建设、美丽河湖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及“一河一策”保护等重大工程。12月4日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3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川渝交界的铜钵河成功入选。不过就在几年前,这条河流还因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等问题,水质一度恶化至劣V类。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梁平区与四川达州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印发川渝联防联治方案,落实近6亿元资金共同实施流域治理。
“我们实施了57个项目建设,两地共建成投运镇村污水处理厂28座,尾水湿地2座,并配套建设了260余公里的雨污管网,使铜钵河的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以上。”梁平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唐小平说。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水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股负责人肖正豪介绍,通过利用大数据监控系统,进行加密监测、排查溯源,以及两地环境执法部门联合处置,保障铜钵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在保护一江碧水的同时,大气污染治理也在持续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大力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等级提升、大力争取中央环保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位于沙坪坝区的这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日完成涂装生产线环保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得到明显改善。
重庆顺与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环保部工作人员李霞告诉记者,他们引进了环保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被收集到环保设备当中,通过催化、氧化等过程,实现达标排放。
沙坪坝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政委孙忠宜透露,目前,他们已经帮助22家企业开展锅炉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推动形成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高于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8天、同比增加2天,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比下降6.6%。同时,我市还着力削减白色污染,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2500余个,新增危险废物利用能力36.7万吨/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两个100%”。
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詹忠表示,将一体推进“九治”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着力迭代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数字化应用,推进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刘孝洪 陶冶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