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走到群众中间、聆听群众心声,为群众解决难题,是落实主题教育相关要求的有效途径。渝北区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全区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以担当彰显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解决群众所期所盼,破解农村土地撂荒难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渝北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从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获悉,截至11月底,全区“生态林”清林整地面积22891亩,造林栽植面积17561亩;“经果林”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23680亩,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2600亩,完成苗木定植面积1709亩。渝北乡村正随着“双十万工程”的快速推进发生着质的变化……
十万亩经果林建设
美了乡村、富了群众
前几天,御临河畔的统景镇长堰村,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紧张工作,曾经东一家西一家的小田块,被整治为整齐的长条田,一条宽约5米的耕作路,从坡下公路直通到坡上的条田边。
“整治后,可实现大型机器进场作业。下一步,我们将提升土壤肥力,在这1000多亩土地上栽种无核沃柑。”统景镇经发办负责人李红说道。今年8月以来,统景镇在当地御临河畔的多个村庄进行了土地治理,并以此为基础启动了4800亩土地的“双十万工程”建设,计划栽种柑橘3800亩、雷竹1000亩。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大盛镇青龙村,在主题教育中,大盛镇和青龙村按照区委、区政府实施新建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的发展思路,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257万元,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村整治1600亩,种植晚熟柑橘1050亩,一个现代化丘陵山区水果产业基地已具雏形。
“没想到我们这点‘巴掌田、鸡窝地’也能变成‘致富田’。”该村60多岁的老人陈永明说,“更没想到,我这个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人,有机会还能变成‘股民’。”原来,为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青龙村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里的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营上形成利益联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了农民持续增收的信心。仅以青龙村为例,目前就已经有517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双十万工程”的大力推进,不仅改变着渝北乡村的发展格局,更给渝北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据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全区“双十万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截至11月25日,“经果林”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23680亩,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2600亩,整村推进的19个村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17240亩,完成土地整治8670亩。
十万亩生态林建设
改善环境、扮靓渝北
在“双十万工程”中,除了积极开展经果林种植,为了进一步美化渝北乡村环境,渝北区还积极开展生态林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近日,记者走进大湾镇杉树村果园山,山坡上一棵棵香樟迎风而立,整个山坡一片翠绿,充满活力。“你看到的这片香樟林,原来都是荒山,以前我们还种过柑橘树,但土质不适合,一直没能成活,还是区里的政策好,几年来连续开展公益性育苗项目,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双十万工程’开展以来,区里、镇上对这片香樟林是越来越重视,等再过个两三年,这里的香樟顺利成林,直接就是一道风景,届时不仅改善镇上生态环境,也可以变身为乡村旅游景点,对村民致富也将产生助益。”说这话的是大湾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尚渝。
“双十万工程”不仅让渝北的环境变得更美,更让渝北的农民从青山绿水中看到致富的希望。“在实施‘双十万工程’中,我们村在总共4公里多的公路两旁,新栽种起香樟和银杏树,在3公里多的自行车步道两边,栽种起樱花、蓝花楹,新种植起沃柑350多亩,蓝莓145亩。”兴隆镇牛皇村党总支书记刘静萍说,山变绿后,村里的农民也更富裕了。
据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态林建设中,渝北区充分利用乡村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按照“林区即景区”的思路,统筹推动造林、造业、造景,做好农林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文章;加快推进林相改造,注重色彩搭配,培育多彩林,构筑立体复层结构绿化带,增强森林景观风貌;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探索推进休闲娱乐、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拓展森林多重功能;把“双十万工程”建设与“三环十景”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巴渝乡愁、天险洞樱花林等十大景区建设;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花树、果树,实施农产品交易市场、公交站点、停车场、旅游厕所、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景观化改造,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全区“双十万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其中“生态林”清林整地面积22891亩,造林栽植面积17561亩。此外,渝北三个林场还培育了公益性苗木150万株,年内计划出苗120万株,全部是香樟、楠木、国槐等优质轻基质营养杯苗,为生态林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党员投身“双十万”
努力作为、体现担当
“双十万工程”的推进,改变着渝北乡村的面貌,提振着渝北村民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这当中也少不了党员干部的身影。为了让更多村民能够了解到“双十万工程”的意义,能主动参与到“双十万工程”当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党员干部们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给村民们答疑解惑,给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体现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9月,统景镇在江口村开设“民情茶室”,统景镇政府党员干部轮流“坐镇”,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解答群众关于“双十万工程”开展的疑难问题,解决村民参与“双十万工程”建设的后顾之忧。截至11月初,“民情茶室”已经收到各类群众意见61条。
除了答疑解惑外,更多镇组织党员干部投身到“双十万工程”中,以实际行动为村民作示范、做榜样。
大湾镇金凤村在大湾镇党委的支持下,成立“金凤村农民股份互助合作社”经济主体,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对果园种植提供标准化生产;对农业生产所需的苗木、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和农户日常生活物资进行统购统销,对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以土地入股为前提,以农户自愿为原则收集资金,为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封闭运行、专账管理。同时,成立路宜农村综合服务社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合作社+带头人+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种植3000亩桃树,由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在整地、施肥、育苗等环节的就业岗位,就地安排村民就业,并依托桃花、李花旅游平台,由集体经济组织同网上销售平台公司签订销售协议,收购、出售邻近几个村土鸡、土鸭、鸡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创收。另外,以美丽乡村撬动乡村旅游,打造大湾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集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传统农耕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大力打造大湾乡村旅游品牌。
“自从‘双十万工程’开展后,我们村里变化太大了。”大盛镇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告诉记者,以前青龙村是典型的“三荒两闲”(地荒、田荒、村荒,人闲、房闲),而如今的青龙村,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真正将“撂荒地”变为了“致富田”。“如今,我们村的村民一个个都干劲十足,年轻人也更愿意回到家乡来发展,大家都坚信,通过勤劳的双手,定能走向致富之路!”黄志说。
(作者:王彦雪、陆世玲、邱艾峰)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