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在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有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早在1998年,这里的土地就被征收,然而26年过去了,这里的村民既得不到拆迁补偿,也不能按照未征用土地的规定使用它,日常生活面临尴尬和困境。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这个被遗忘的“城中村”。
黎家坡是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的一个小村落。1998年,当地政府将二社的土地全部征收,计划修建一处公园。后来因为计划暂停,公园没有修建,于是26年来,二社的土地就一直处于已征未用的状态。根据当时的征地协议,村民的征地补偿,要在用地之后才支付,因此26年来,失去土地的村民一分钱补偿都没有得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周边一座座高楼、一条条道路,将这100多亩土地围在了中央,成为了刺眼的城中村。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汤小丽:“好的土地都被政府征地用了,学校、人民医院修了,现在就剩这些边边角角,就剩一些坡坡。”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居民:“换电表的时候,我们到供电所去缴费,上面给我们写的叫废弃小区,心里好难受,我们这个叫废弃小区,没得人来问我们。”
因为土地已经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不能重建和新建,即使已经变成危房,也只能修修补补。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张科碧:“前天这个柱头忽然平白无故就倒了,做噩梦,都怕。又说不准修,只有搞维修,维修必须要有路,路又没有,怎么办。”
和建房一样,让当地60多户村民困扰的,还有他们的出行。如今的黎家坡,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就是这条老旧的石板路,高低不平。遇到下雨天,村里的老人甚至都不敢出门。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张科碧:“我们这里还是毛沟路,就是那个斜坡那里摔了很多次,我背着东西摔了,满地都是,那山脚也是,那个崖边也是,走起就要摔。”
为出行的事,村民们曾向街道申请道路修建,但因为土地被征用的原因,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周娜:“这几十年,我们也申请过修便民道路,政府回复的都是不得行,因为是在征用地之内划了红线的地也不能动。”
铜梁区南城街道规划建设岗工作人员:“我们从来就没管过那边。”
村民:“所以就把我们遗忘了。”
工作人员:“我来南城街道也才7年,不晓得南城这边还有这种地方。”
记者:“能不能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
工作人员:“你这个是征用地,我怎么敢批,批道路修建的时候,允许你下(即使有)计划,我也不可能下到你那里面去。”
村民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虽然土地被征收了,但是没有得到补偿款,所以26年来村民们还是靠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粮食,维持生计。但是这种农业种植行为,也是被另眼相看的。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汤小丽:“二十几年了,农村的待遇,种粮直补、农网改造,都没享受到,农不农,城不城。”
村民面对的问题,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呢?这些年来,村民们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历史遗留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铜梁区南城街道征地搬迁岗工作人员:“以前的拆迁政策不是很完善,可能是用多少地,给多少的钱,如果有项目来,该结算肯定就要结算。”
记者:“项目如果一直没有来呢?”
工作人员:“现目前没有来,我也就没有办法。”
铜梁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针对黎家坡的问题,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觉得不合理。
铜梁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工作人员:“我个人觉得这种不对头,又没实施用地,钱又没得到,喊信访办把规资局、征收中心、南城街道这些喊在一起,看这边怎么研究,再给你们回复。”
然而事实上,村民们26年来早已向包括信访在内的多个部门反映过,但问题最后都转回到了街道,在这样的循环当中,村民们跑断了腿,也得不到答案。
铜梁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工作人员:“只有耐心等待,这个事情不是几天就能解决的,稍微再耐心等待一下。”
铜梁区南城街道两路社区二社村民汤小丽:“我们等不了了,之前是我爸爸一直在跑各个部门,现在我爸爸已经死了,现在是我在经手跑各个部门,我们都等待了两辈人了,我现在五十几岁了,还能等待吗?”
26年前的征地工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大家对此可以理解。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成为漠视百姓利益的挡箭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希望黎家坡村民的等待,会尽快有一个结果。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梁泽耀 吴忠利 谭琴 贺宝 高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