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关注·回音 巫山整治“摩的”乱象 要力度也要温度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在旅游大县巫山,“摩的”非法营运现象一度十分常见,超载超速、闯红灯、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去年10月9日,《今日关注》报道了此事。几个月过去了,当地整改效果如何?“摩的”乱象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呢?一起来看《关注·回音》。

3月14号,记者再次来到巫山县古城码头进行暗访。客船到港后,记者没有看到“摩的”司机涌上趸船招揽客人的情况。在码头附近,也没有了“摩的”的踪影。

巫山县市民:“你想坐‘摩的’?没有,运管一直巡逻起的,他们‘摩的’司机不敢,坐网络车或者出租车安全些。”

在上次报道中,除了码头之外,巫山县城的学校、市场、旅游景区,也是“摩的”经常出没的地方。而记者再次走访,发现“摩的”扎推等客、鸣笛揽客等现象已基本消失。

记者:“现在还坐得到‘摩的’吗?”

巫山县市民:“现在很少,我们原来在小学附近,摩托车开过来问你走不走?”

记者:”没有‘摩的’ 出行方不方便?”

巫山县市民:“方便,现在还是方便。网约车、的士、公交车增多了。”

巫山县市民:“摩托车少很多了,毕竟两个轮子的摩托车,还是不安全。”

记者:“你现在出行怎么办?”

巫山县市民:“现在出行,要么打车,要么走路。”

据了解,《今日关注》报道巫山“摩的”乱象后,巫山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对“摩的”非法运营和整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巫山县交委党委委员、交通执法支队支队长陈军:“我们对摩托车非法运营进行了专题调研,第一、客观上的原因,我们山区的道路是横向交通,第二、我们的道路比较窄,再就是摩托车非法营运的违法成本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我们县城从事非法运营的大概有1500辆,所以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在调研的基础上,巫山县制定出“疏堵集合”的工作方案。在“堵”的方面,开展“拒乘摩的 安全出行”宣传,同时,启动为期半年的“摩的”非法运营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闯红灯、超载超速、逆行等违法行为。

巫山县交通执法支队江北大队副大队长官宸霆:“对摩托车非法运营进行专项整治是不以罚款为目的,杜绝一罚了之,主要是以宣传和教育为主,规范了客运运输市场和运营秩序。”

在“疏”的方面,巫山县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运力投放和线路规划,缓解交通压力。近半年来,新增旅游大巴11辆、村村通客车23辆、出租车80辆。

巫山县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副主任李绪华:“我们除了新增运力供给外,还优化调整公交路线12条,开通‘门到门’学生公交专线5条,新增直达三峡龙脊旅游公交1条,城区公交每20分钟发班,有效保障市民出行需求。”

由于“摩的”从业人员较多,在整治“摩的”非法运营的过程中,巫山县交委还联合人社、民政、乡镇街道等,精准摸排摩托车非法运营人员情况,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

巫山县交通执法支队江北大队副大队长官宸霆:“针对家庭困难的人员,联系属地乡镇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范围内予以政策上的扶持,落实执法为民理念。”

由于地形、交通等客观原因,“摩的”非法运营一直是巫山县的一大顽疾,多次整治又屡禁不止。那么,为何这次整治却效果明显呢?除了高度重视之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也是重要原因,从宣传到查处,从增加交通运力到解决摩的司机就业,整治工作不仅有力度、有效果,更有温度,自然能够立竿见影。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