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系列“雷军AI配音”视频。这些视频冒用AI生成的雷军声音,其中一些内容言辞激烈,引发网友关注热议。专业人士指出,AI生成声音因未经本人许可,可能存在民事侵权甚至涉嫌犯罪的法律问题。
这就是近期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的雷军发言视频。视频内容涉及堵车、假期、调休、游戏等话题,言辞激烈。事实上,此类视频中的声音并非出自雷军本人,而是AI配音。
搜索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大量AI配音小程序,用户只需在程序内选择相应的人物声音并输入文字,便可借用他人的声音发表言论。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程序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对特定人物并不直接使用人名,而是用的代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配音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的视频爱好者通过配音软件来创作。不过,AI配音技术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不当使用可能会涉及侵权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此前法院就审理过类似的案件,今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该案中,配音师殷某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上以“魔小璇”的名义对外出售。法院认定,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这一案例为AI配音的版权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