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上,由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培养并输送的8名跳绳小将为中国跳绳国家队斩获3金3银3铜。在高手如云的跳绳领域,黔江跳绳选手为何能年年入选国家队,年年为国添“金”呢?带着这一疑问,8月2日,记者来到了黔江区新华小学……
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黔江跳绳队部分队员合影。王成伟 陈沾弟 摄
走进校门,记者就听到了绳子拍打地面、鞋子在地板上摩擦所发出的声音。“我们暑假期间几乎没有休息,包括刚刚才从亚锦赛回来的这群孩子,今天已经回到跳绳队报到了。”这次带队到日本川崎参加亚锦赛的教练严静告诉记者,“新华小学跳绳队招的都是一群‘平常’孩子。刻苦训练是每一位运动员的必修课,如果你的训练量常人都能承受,冠军凭什么给你?”
荣誉墙上的奖牌。王成伟 陈沾弟 摄
与“绳”结缘
在训练馆的一面墙柜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奖牌,“这是一种荣誉,也是对现在的队员一个鞭策。”严静回忆称,2012年8月,他被黔江区体育局抽调到重庆培训花样跳绳项目。从那时起,他对跳绳项目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严静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跳绳随处可跳,易普及;跳绳也是中考项目,学校、师生、家长大概率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跳绳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同时对协调、力量、耐力等有整体提高。说干就干,当年秋季开学,严静便开始组建跳绳队。
但新华小学是一个“生多地窄”的学校,不太大的运动场要同时满足篮球、足球、田径等活动开展,跳绳训练常常只能在综合楼的门厅、过道上进行。十余平方米的门厅、一两米宽的过道,还要避让进出的老师,一到雨天,门厅路面还会因鞋子带进的雨水变得湿而滑,这些都给训练带来不小困难。
在训练馆里,严教练正在指导队员们训练。王成伟 陈沾弟 摄
“严”字诀:练到极致
在日常的训练中,严静对队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他常常和队员们说,“既然开展了这个项目,就要把它练到极致。”为了不耽误学习,队员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每天早上6点半—7点半,放学后16点半—18点半,风雨无阻。“今年寒假的时候,队员们只休息了5天,大年初三就回到了学校参加训练,比外出务工的都辛苦。”严静打趣道。但也正是这非常人般的训练,让队员们一次又一次站上了领奖台。
正在参加训练的小队员。王成伟 陈沾弟 摄
“严式”跳法闯出一片天
十余年的训练比赛,严静与他的小队员们早已在全国跳绳界打响名片。然而,2013年初次参与全国大赛的经历,却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当时在安徽池州举行的全国跳绳公开赛,我们是第一次参加,队员们很紧张,我也很紧张。”严静回忆道,那次比赛才让他真正认识到差距。“通过那次比赛,我才知道我们离别人很远。”
严静说,那之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力学、人体学等专业知识,反复观看国内外跳绳相关的比赛视频,并利用比赛的机会,多方向国内外跳绳教练请教学习。“我自己之前也不会这些跳法,我就通过视频,一帧一帧地看,把队员喊来一遍一遍地尝试。”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和改进,“严式单摇速跳技术”形成。从2015年至今,“严式单摇速跳技术”多次在国内国际赛事上亮相,从最初的怀疑,到现在逐步得到了跳绳专家的肯定和认可。严静说,“这条路,很难走,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在此次比赛之前,新华小学跳绳队已经5次参加国际大赛,斩获15金6银5铜,打破3项亚洲纪录2项世界纪录,在全国大赛夺得78枚金牌135枚奖牌。
去年,学校新修了跳绳综合训练馆,以前的“草台班子”有了专业场馆,严静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说,“今后,我还要把本土民族音乐、摆手舞、土家民俗等融入花样跳绳中,利用跳绳这个载体,更好地传承民族跳绳文化,让更多的人看见中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