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巴渝文脉 > 正文

《重庆好故事》之“考古重庆”第5集:巴人之谜

都说重庆立于巴渝之地,历史中的巴国究竟位于哪里,哪些遗存是属于巴人呢?巴国灭亡后,巴国的贵族、平民都迁往何处呢?《重庆好故事》第5集:巴人之谜,一起来听↓

图片

从考古发现解读巴人之谜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燕妮

大约在4000多年前,在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远古族群,他们被人们称为巴人。古代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古老文明。然而,两千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却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文献资料中的只言片语和种种神话,巴人没有文字,在过去的漫长时光中,由于缺乏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证明,巴人之谜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疑。

图片

《后汉书》上与巴人起源有关的神话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远古神话中,巴起源于武落钟离山,廪君成为部落首领后,为改变部落的落后状况,沿清江溯流而上,寻找适合部落繁衍发展的水土肥美之地,到了盐水北岸。在这里他遇到了盐水神女,两人醉入爱河,但是廪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坚持要带领族人继续前行。于是盐水神女晚上来与廪君双宿双栖,白天则化为飞虫飞上天空,掩蔽阳光,使天地变成一片阴暗,阴暗之中,廪君辨不清方向,没办法带族人离开。他冥思苦想,最终痛下决心,让人将一条青绸送给盐水女神,说:“你披上这条青绸,就表示我们两情相悦,我就与你永不分离。”盐水神女以为廪君回心转意了,非常高兴地披上青绸。廪君站在山上,对着青绸所在射去一剑,将盐水神女射死于阳石之下。盐水神女死后,廪君带领族人抵达乐土,成为了部族的王,并带领巴这个族群繁衍壮大。

上古的神话往往是历史的影子,这个神话表明早期巴人可能活动在清江流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与盐为主要物资的部族发生了战争、交流和融合。

而历史中的巴究竟位于哪里

哪些遗存是属于巴人呢?

随着20世纪末三峡水库的兴建揭示出了一大批巴人墓葬、遗址,晚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日益清晰,特别是云阳李家坝遗址、开县余家坝遗址发现了大批保存较好的战国时期巴人墓葬,墓葬以随葬大量青铜兵器为主要特征,不少兵器带有巴人特有的图腾符号,如虎纹、掌心纹、水波纹、心形等。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巴人聚落房屋,有平地式和干栏式两类建筑。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楼上住人,楼下悬空或圈养牲畜——当今峡江地区随处可见的土家吊脚楼,正是古代巴人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

图片

器物上的巴蜀图语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我们发现,春秋时期巴国的重要活动区域在汉水流域,但随着楚的西扩,巴国不断西迁,到了战国时期,巴国的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三峡腹地,控制了以嘉陵江、长江、乌江流域为腹地的川东、陕南、鄂西和黔北地区。到了战国中晚期,巴蜀多次攻战,并直接导致了巴蜀的灭亡,《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公元前316年,蜀王讨伐苴侯,苴侯逃至巴国,并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遣司马错灭掉蜀国后,同年派兵灭掉了巴国,并执巴王以归,至此整个巴地纳入了秦王朝的统一版图。秦惠文王占领巴后,便派遣张仪修筑江州城,这也是重庆城的由来。

巴国灭亡后

巴国的贵族、平民都迁往何处呢?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渝中),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涪陵白涛镇乡民在挖土制砖时,发现铜剑等重要文物。原重庆涪陵区白涛镇文化站站长邹德阳回忆,老百姓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宝贝,让人挑到当地的废品收购站卖废铁。当地一位电影放映员平时喜欢钻研文物知识,他看到这堆破烂以后,认为极可能是珍贵文物,于是层层上报。由原四川省博物馆牵头的联合考古队开启了小田溪的考古发掘。

图片

小田溪12号墓清理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从1972年起,小田溪墓群先后进行多次发掘,发现了大批巴文化墓葬,出土14件(套)错金编钟、“廿六年”铭文戈等大批战国时期珍贵文物。特别是2002年发现的12号墓,墓室长7.9米,宽6.1米,是重庆地区发掘的最大规模的巴文化墓葬之一。墓内随葬品丰富,铜器种类齐全,兵器、乐器、车马器、生活用器等均有发现。其中两柄玉具剑长60~63厘米,不仅为巴文化墓葬仅见,专家推测这两柄剑应该是秦汉王朝馈赠巴族首领的礼物。乐器中錞于、钲、甬钟等制作精美,部分乐器表面都有巴蜀图语,錞于的虎纽制作精细、栩栩如生,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还发现一组由璧、璜、佩、串饰、龙形佩等制作精致的玉饰物组成的玉组佩,应该是诸侯国君或国君夫人所有。这些高等级随葬品的发现表明墓主很可能为巴人最高等级贵族。

图片

小田溪墓群 玉具剑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片

小田溪墓群出土玉觽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片

余家坝遗址出土的鸟纹戈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既然巴国已经灭亡,怎么还能随葬这么多精美的文物呢,这就不能不提及秦对于巴地的统治方式了。

秦灭巴后,巴地地方族群势力依然比较强大,如何管理巴蜀地区的“蛮夷”及其众多的“夷王”、“邑君”,避免激化矛盾,引起大的反抗,成为秦国治理原巴国的头等大事。

在巴地,秦国创造性采取羁縻之策,实行“郡县”与“分封”的双轨治理办法,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所谓“郡县”,就是设立巴郡,下设若干县级行政建制,以流官管理地方军事、贡赋、盐铁及农业特产等。所谓“分封”,即承认原贵族的地方领地权、社会治理权、宗族领导权、宗教控制权。郡县与分封两者相结合,形成中央与地方既统一领导、又有效分权,同时给予地方特殊优惠财税、赋予地方有限自治的羁縻之治。而上述我们发现的涪陵小田溪墓群可能就是秦举巴蜀后“以巴氏为蛮夷长”的廪君蛮君长和贵族的墓葬,也是《华阳国志》所谓“其先王陵墓多在枳”的重要旁证,也是秦对原巴国实行羁縻的有效见证。

秦王朝为进一步巩固后方,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对待部族上层,采取通婚的形式来维系双方的联系,对待底层百姓不仅免除了轮服更卒的兵役,在税赋方面,规定只缴纳一定的幏布、鸡羽这类地方特产就能完成任务。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安静祥和的后方环境。

在秦中央政权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整体制度设计下,在原巴地各族群的配合支持下,上下戮力共同推进的制度创新,促使巴文化逐渐为汉文化同化、并加快了华夏化进程,成为中华大一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png

《重庆好故事》节目从重庆历史考古发现,重庆悠久的书院文化,巴渝大地与周边的文化交融,重庆的诗歌、文学、美术、建筑艺术,重庆的红色故事,重庆的商贸历史等几个方面讲述。从具体的事件、故事或人物说起,将重庆的人文正史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世界听。

1月3日起,每周一、三、五晚20:00-20:30在重庆交通广播首播,并在交通广播微信号、新浪微博号、第1眼新闻客户端、视界网、蜻蜓FM、喜马拉雅融媒体矩阵发布。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