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石鸡坨土陶,曾是十里八乡最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一直沿袭原始古老制作工艺烧出陶器,现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然而,古老的技艺终究抵不过现代工业的发展,千年技业危在旦夕……
而来自邮电大学的“‘数’继非忆”团队则运用“活态传承”的理念,将石鸡坨土陶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并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让千年前的非遗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非遗的保护不应是孤立的、被动的,而应当是融入人们的生活,可以与人互动的。”“‘数’继非忆”团队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利用高清摄像设备记录下制陶过程的细节,拍摄了一系列石鸡坨土陶非遗微课。这些微课不仅捕捉了传承人精湛的手艺,还讲述了石鸡坨土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意义,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平台。
2024年6月初,该团队走进南山珊瑚实验小学,将石鸡坨土陶的微课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通过微课这一创新形式,孩子们首先系统地学习了石鸡坨土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这种理论学习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团队还将石鸡坨土陶的实践环节融入学校课堂,让孩子们有机会亲手触摸泥土,体验石鸡坨土陶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这种从‘知’到‘行’的转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深化了他们对石鸡坨土陶这一非遗技艺的理解与感悟,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该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数’继非忆”团队还将通过二次创作、 IP联名等方式,让石鸡坨土陶从传统走向现代,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来关注非遗,了解非遗的同时,让石鸡坨土陶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