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巴渝文脉 > 正文

2024长江文明论坛|从江底到山间,全方位感受长江文明之美——“长江文明 千年文脉”主题宣传活动实地探访文化根脉中的重庆故事

9月24日,2024长江文明论坛主要活动之一——“长江文明 千年文脉”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抵达涪陵,点易园景区采访。记者 齐岚森 摄

由中央媒体、长江沿线省(区、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涪陵点易园景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开埠遗址公园、下浩里老街等地,从江底到山间,全方位探访长江历史文化根脉,生动讲述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重庆故事。

“用心记录生动瞬间,讲好长江故事、中国故事”

隔江相望,一个是南宋“程朱理学”的发端,一个位于长江江水之下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采风活动的首站来到了重庆市涪陵区。

上午10点,采访团来到点易园景区,秋日的阳光热烈,大家兴致更高,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述,一边在北岩唯一尚存的明末亭阁建筑物碧云亭、程颐点注《周易》时的洞穴点易洞等地驻足停留,感受近千年来北岩的历史文化。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抵达涪陵,探秘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记者 齐岚森 摄

从山中走出,记者们又走进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旋即便被入口处的高浮雕石鱼所吸引,不少人甚至忍不住伸手,轻轻从这块从江底整体打捞上来的石鱼雕刻上抚过,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

随后,乘着91米长的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记者们来到水下参观廊道和潜水舱,近距离欣赏文物题刻。

“此行涪陵非常震撼!”贵州日报记者陆青剑表示,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就是在涪陵汇入长江,自己在点易园景区遥望两江交会,已颇有感慨,深入水下欣赏白鹤梁题刻之后,内心更觉震撼。

陆青剑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长江文明论坛的采访报道了。在他看来,贵州与重庆山水相依,“作为一个贵州人,将用心记录这些生动的瞬间,讲好长江故事、中国故事。”

“这一次来参加长江文明论坛,我觉得对于我们四川的媒体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巴蜀文旅走廊的共建,川渝两地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四川日报记者吴梦琳表示,这一次,她将特别关注川渝两地如何共同守护长江的生态屏障,如何挖掘出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

“清晰地触摸到熠熠生辉的巴渝文脉”

在涪陵读完历朝历代文人们在白鹤梁上留下的不朽诗篇后,采访团的下一站锁定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这个国家一级博物馆里全方位感受三峡文明孕育出的历史文化。

一年前,三峡博物馆启动全面改陈工作。2024年5月18日,第一阶段改陈代表性成果正式发布——《壮丽三峡》展厅,通过多种高科技相融合的展陈手段,为观众生动讲述长江三峡的壮阔历史和灿烂文化。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来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感受三峡璀璨历史。记者 齐岚森 摄

“透过一件件镇馆之宝,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熠熠生辉的巴渝文脉。”行走在《壮丽三峡》展厅中,安徽日报文化开云官网记者陈婉婉说。

随着展览的不断迭代焕新,三峡博物馆的影响力也不断刷新,今年1月至8月,三峡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已超过去年全年,达234万人次,同比增长55.63%,较去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增加近21万人次。

下一步,三峡博物馆还将会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并有效整合全市的文物资源,联合各个区县的博物馆和一些专业博物馆,共同深入挖掘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持续为全国观众奉上优质的精神文化大餐。

除了各种各样的文物之外,遍布重庆城的老建筑也是这座山水之城历史文脉的最好“讲述者”,全国城市中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重庆湖广会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来到湖广会馆。记者 齐岚森 摄

这片庞大的会馆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年间,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承接清代前期至民国初年重庆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湖广会馆里雕梁画栋的老建筑群让记者们交口称赞,“300年前的工匠们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石雕技艺,为我们演绎了他们心目中的经典故事。老戏台上结合现代科技演绎的‘醉巴渝’非遗节目,更是让中外游客多了一个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窗口。”《新华日报》记者姚政宇说。

目前,重庆湖广会馆正致力于打造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历史文化教育实践的城市课堂,力求成为灿烂历史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精品舞台,让古老的会馆持续在城市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释放魅力。

“在对重庆开放发展的感叹中憧憬未来”

悠悠南滨路,百年开埠史。品读完三峡历史、会馆故事,采访团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南滨路,在开埠遗址公园和下浩里老街中感受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

沿着开埠遗址公园内青灰石板路漫步拾级而上,首先映入采访团眼帘的是一栋赭红色的三层楼西式别墅,这座“红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立德乐洋行旧址主楼,它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又被称为“重庆最早洋行”。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来到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记者 齐岚森 摄

而在立德乐洋行对面,便是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这里曾是立德乐洋行的仓库。陈列馆在保留重庆开埠时期建筑风貌的同时,采用科技手段更新内部空间,用投影技术与触摸屏技术打造展示橱窗,并从全球征集重庆开埠时期的文献、照片、老物件等300余件藏品,共同讲述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

“开埠遗址公园背靠南山,面朝长江,将新重庆发展与老重庆底色、中国传统民居与西式建筑元素融为一体,让人在对重庆百年开放发展的感叹中,油然而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浙江日报》评论员张萍说。

下一步,开埠遗址公园将继续秉承“山水人文的看台、爱国教育的讲台、国际交往的舞台、开放合作的平台”的定位,本着“主题突出、馆园协调、风格独特”的原则,依托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建筑遗址,结合当代艺术进行空间更新,打造独具山城地域特色、有人文历史、有新潮消费场景、有浪漫夜景的城市慢享公园街区。

离开开埠遗址公园,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下浩里老街,感受老重庆的生活场景。

老街不仅完整保留着包括法国永兴洋行、温家院子、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在内的老建筑,众多文人商贾也在此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9月24日,长江文明论坛主题采访团来到下浩里领略重庆魅力。记者 齐岚森 摄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下浩里,从开放至今,这条老街始终坚持以人文为底色,以文化艺术创造为核心,输出有价值的内容,陆续开展了多项特色活动。

下一步,下浩里将继续为城市更新注入更多元内容,让自然、文化、艺术、生活、数字媒介和谐共生,形成有特色的商旅文体一体化发展产业链,展现“最重庆”的文化基因,打造“最开放”的功能空间。



(  作者:李晟 周双双 齐岚森  )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