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重庆好故事》之“书院重庆”第5集:凤山破晓之长寿凤山书院

重庆书院◎凤山破晓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整理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即洪武元年,反元义军首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对于重庆而言,彼时的大明王朝还未接管重庆等一众西南偏远地区,包括巴、蜀、黔、滇等在内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大片领土,仍置于大夏国的统治之下。

图片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283037911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七月,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天完红巾军统军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正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继位。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兵攻大夏国,夏兵不敌,明升投降,夏亡。自此,包括重庆在内的广大西南地区正式归于朱明王朝统治。

明王朝注重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与之相适应,明代历代统治者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领的唯一统治思想。早在明朝初期,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便下令,将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权威学术,并确立”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历代统治者把教化民从的重任主要置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内容,还以八股文体的“制艺时文”为体裁格式。这些固化规定导致书院教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正因如此,明代书院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沉寂、中叶的兴盛和明末的禁毁。

经历元代的衰退,进入明代后,重庆书院整体发展呈现上升态势。1368年,长寿知县沙文达创建凤山书院于县治乐温城紫云岩下,成为明朝重庆新建书院的开端,也是重庆书院的行政区域扩展到第九个府县。清雍正年间,知县台螵迁于县城东门外铜鼓山下文昌阁。

图片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06406665

书院背依凤山,面向桃花溪,东接三洞沟桃源仙洞,西连三倒拐、西岩瀑布。地势显要,视野开阔,庙宇巍峨,古榕参天。尤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西边的文庙和居中靠前的魁星楼成“品”字排列。清代陕甘提督、振威将军、邑人胡超因此赋诗:“飞凤立沙洲,溪水两边流。文武皆一品,科甲占鳌头。”诗中的“文武皆一品,科甲占鳌头”,暗示邑人进士韩鼎晋和振威将军胡超,分别担任朝庭官居一品的重臣和将军。

图片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64162881

清朝光绪年间,长寿知县唐我圻创办林庄学堂,校舍3666平方米,全为木质结构的传统式四合院建筑。分为东、南、西、北四院,东南院为教室、自习室、礼堂、办公室等;西北院为师生宿舍、食堂等。此外,还有内操场(风雨球场)和外操场(林庄坝子)。林庄学堂建成初期,招收高小两班。后从日本购回化学、物理等教学仪器,选聘日籍教师任教,兴办初中班。凤山书院改建为长寿县师范专习所,为长寿办新学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光绪三十年(1904 年),凤山书院并入城内林庄的长寿学堂,后发展成长寿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书院旧址设立“西南第二陆军医院”,这里成为医治抗日前线伤病员的医院。1954年,这又改建为长寿县第一中学。1998年,长寿一中迁至长寿城内原凤城中学,两校合并为长寿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