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十九届渝中区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举行。本次比赛由渝中区关工委、渝中区教委主办,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渝中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承办, 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协办,渝中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作为支持单位。大赛以“传承 启航 创新”为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岩精神血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注重作品艺术性、时代性、创新性。
活动现场。记者 吴依南 摄
本届大赛共吸引区内11所中学,30所小学的中小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校级培训、校级初赛、区级初评,最终1060人中小学晋级区级决赛。本次决赛采取学生现场限时制作的方式,并由专家评委根据作品的主题设计、制作技法、材料及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集中评选。
捏塑作为最原始、最简单、最直接的创造方式,需要制作者手、眼、脑协调配合,捏塑材料的DIY创设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创造力,通过作品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提升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参赛作品采用软陶、超轻黏土、橡皮泥、面筋、陶土为主材,同时运用锡箔纸、易拉罐、铁丝等废旧材料制作,通过运用捏、揉、搓、剪、贴、卷等不同的技法,做成一个个造型各异,充满童真童趣的陶艺捏塑创新作品。
活动现场。记者 吴依南 摄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参赛选手结合大赛主题,将艺术元素应用到作品当中,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可爱的小熊猫、美味的蛋糕、赛龙舟等手工作品,在学生们的巧手中诞生。“我想把带有重庆元素的轨道交通、解放碑、洪崖洞都创作到我的作品里面,希望全国的小朋友都可以来重庆旅游,发现重庆之美。”来自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张琬宜对记者说道。
活动现场。记者 吴依南 摄
从混合粘土调色,到“黄金面具”的五官,三星堆造型呈现眼前,这是来自巴蜀小学经政鑫同学的陶泥作品。经政鑫仔细地用笔绘制着,利用粘土结合水粉表现金属的厚重感和复古感,一幅极具历史气息的青铜人面像的画作诞生了,他希望用这个作品揭开神秘古老文明的面纱,探索千年前先祖留下的文明密码。
活动现场。记者 吴依南 摄
“渝中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通过举办区级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推动青少年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激发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渝中区教委将继续深入实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动渝中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