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是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随着一批码头提能升级,通道网络不断完善,我市多式联运效能持续提升,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这段时间,博赛集团位于万州的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今年,企业的氧化铝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10%,原材料铝土矿的进口量也将随之增长。不过,在进行成本预算时,有一项物流成本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
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厂长陈熙元介绍,主要是桐子园码头改造过后,他们减少了汽车的转运,实现了港口与工厂的无缝衔接,物流成本全年预计节省6000万元左右。
紧邻企业的桐子园码头,是万州港的四个港区之一。去年底,码头完成提档升级,年设计吞吐能力提升了1.5倍。
重庆物流集团万州港董事长谭必学告诉记者,以前货物到码头之后是卸到汽车,通过汽车倒转到工厂,一个来回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现在通过皮带机直接运输,只需要20分钟。
除了桐子园码头,重庆物流集团还聚焦产业需求,在江津港区兰家沱作业区改建了粮油专用码头,在长寿新建航油码头,在九龙坡建设黄磏码头。目前,四个码头或已投用,或完成交工验收,总共将为重庆增加245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水运物流处四级调研员周畅透露,这四个码头建成投运以后,相当于“再建”一个果园港,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加快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通道线路也不断“加密”。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市首次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动的方式,实现新疆经重庆“南向出海”路径的整列开行,联结起中亚与东盟。首次开行中欧班列转关进口粮食班列,创新采用进境口岸转关、指定地检验检疫模式,运输时间压缩50%。同时,开辟跨里海直达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南通道,实现双向贯通和常态化运行。
重庆物流集团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智科说:“中欧班列南通道的运行线路已经从以前的可能30多天,优化到25天左右的水平,全年完成了近3000箱,我们今年有信心班列数量以及货物的品类会进一步提升。”
在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子健看来,重庆通过完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式联运体系,大幅提升了整体物流效率,对外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重庆的枢纽经济正逐步提升其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