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葬承载着先烈们的不朽功勋与崇高精神,是不可磨灭的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标识。重庆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抓手,推动一批烈士墓葬完成修缮和确权,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尊崇与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近日,北碚区金刚碑后山的一处烈士墓群完成全部修缮工作,市检察院一分院、北碚区检察院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烈士家属、部队代表、人大代表等,一起为长眠在青山下的英烈敬献花篮。去年2月北碚区检察院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实地调查时,发现这15座依山而建的烈士墓,出现墓体开裂、部分塌陷且无人管护的情况。
北碚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叶玲玲介绍,发现这个烈士的集中安葬点以后,他们和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到中华英烈网上,对这些烈士的信息进行了逐一的核查,确认烈士的身份。
最终,检察官确认这些烈士来自修建襄渝铁路的铁道兵8715部队,其中有11位是经中华英烈网认证的烈士。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申报了20万元改造资金,对15座墓体进行整体修缮,在墓区周边修建便民走廊和指示牌,同时通过“为烈士寻亲”活动,找到了谭文生烈士的家人。
谭文生烈士儿媳田巧荣说:“自己想做的事一直没有做成,政府帮他全部做好了,他就特别感谢政府。”
在长寿区云台镇梅沱村,烈士余世康的墓葬也因为年久失修缺少管护,出现主体受损、环境脏乱等情况。长寿区检察院联合当地职能部门,对烈士墓进行科学修缮,并联合多部门签订协作意见,建立起一体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高效衔接机制。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你的英雄事迹永远记在我们心里。”余世康烈士亲属傅庆明说。
长寿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余兴汉表示,履行好公益保护法律监督责任,守护英烈荣光,让每座丰碑都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在铜梁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眠着100余位剿匪英烈的西泉烈士陵园前不久获得确权证书。此前由于权属不清,烈士陵园一直没有办理不动产登记、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级别。当地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查阅档案,找到老村民指认原始墓区边界,对三次改扩建用地进行高精度测绘,最终帮助西泉烈士陵园正式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并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下来当地还将开展为烈士寻亲的工作。
“让忠魂‘有证’,让英烈‘归家’,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协作,为更多英烈找到‘回家路’。”铜梁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莫紘表示。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