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0月15日电 16岁的蒋雯雯闭上眼,做了一次深呼吸。戴着眼罩的她屏息凝神,弯腰站在100米起跑线上,手腕通过一根红色绳子与身旁的领跑员联结在一起。发令枪响,她迎着黑暗奔向赛道,在领跑员的引导下冲过终点。
看台上沉寂了一秒,随即迸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这是送给奔跑的视障学生运动员的敬意。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在重庆市2020年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听力残疾组女子100米比赛的起点处,参赛的听力残疾运动员紧盯着发令处的小红旗,等待起跑指令。
10月13日,重庆市2020年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在江津区体育场举行,比赛首次将残疾人纳入赛事,增设了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三个类别。
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场竞技,在学生体育赛事中实属少见。这一次,来自重庆34所特殊教育学校的70多名学生,和健全孩子站在了同一个赛场上。
蒋雯雯就是其中之一。终于站上期待已久的赛道时,她有些紧张。为了参加这次比赛,近一个月来她一直在训练。
身旁的领跑员黄秋拍了拍她的肩膀:“比赛成绩不重要,站上跑道就是胜利!”
蒋雯雯(左)和黄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26岁的体育老师黄秋是这些视障孩子的“眼睛”。按照比赛规则,每一名视障运动员都有一对一的领跑员,引导他们向终点进发。两人靠一根布绳连接,绳子两头分别套在两人的手上。
“与普通孩子相比,视力障碍的孩子对动作的感知不一样,训练起来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黄秋说,一个普通的侧平举动作,普通孩子抬起手是件简单的事,而视障孩子就往往不知抬起的手应该放在哪个位置。这时就需要老师先做示范,让学生摸着老师的手臂来模仿,然后再纠正。“视障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躯体感觉和协调性,他们的伤病频率和运动强度比其他孩子更大。”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这次比赛没有向观众开放。但看台上的加油声依然响亮,来自其他代表队的老师、教练和学生运动员早早坐上看台,给残疾孩子们鼓劲。
蒋雯雯(左)和黄秋使用的领跑绳。(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江津聚奎中学的体育尖子生李可亮上午参加了普通组别的比赛,下午特意和同学们一起留下来观看了特殊组别比赛。第一次看到这些特殊的同龄小伙伴同场竞技,他感到很佩服:“听障运动员比赛时,有一位选手跌倒后还爬起来坚持跑到终点,太棒了!”
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站在场边,为孩子们的奔跑加油打气。“对于残疾孩子来说,可以和健全孩子站在同一个赛道上比赛,这就是真正的尊重和平等。”为了这一天,她四处奔走,终于促成残疾孩子加入比赛:“你看,只要给残疾孩子一个平台,他们完全可以同样地享受运动的快乐,感受体育运动中的合作、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