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央媒关注 > 正文

经济参考报 | 重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重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已建成投用的重庆首座光伏充电发用一体充电站(无人机照片)。记者 刘潺 摄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领下,重庆市近年来进一步加快能源、产业等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碳减排市场化机制,大力开展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深入建设“无废城市”,并与四川省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力促重庆高质量发展,助力巴渝大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

重庆市光伏、风电、水电等资源有限,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且主要依靠外运,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难度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较为艰巨。近年来,重庆市针对短板强弱项,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在丰都县仙女湖镇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峦上,一座座巨大的风机蔚为壮观。“截至2021年底,丰都县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3.6万千瓦,2021年累计发电6.58亿度,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22万吨。” 丰都县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该县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也正在加快施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省标准煤耗3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将优化重庆电源结构,缓解电网调峰压力。

丰都县是重庆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目前,重庆正因地制宜加快市内新能源开发,有序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生物质能源发展,促进燃煤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机组“以气代煤”,力争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全市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超37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

降低能耗、提高产出是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汽车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主阵地”,重庆两江新区和当地车企近些年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科技研发,目前已覆盖纯电、增程、换电等多种模式,并呈现出量价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态势。今年以来,长安汽车、赛力斯等车企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受到市场青睐。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量约6.9万辆、同比增长365.7%,占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比重接近50%。

今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打造西部领先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科学谷零碳示范园区项目有序推进,下一步将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探索“双碳”战略下的科学城建设方案。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规模工业总量达到2.6万亿元,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9%,节能环保产业营收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

重庆市政府去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规划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5%、32%。

促进低碳技术研发

探索市场化减碳机制

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需要较长周期的情况下,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对于我国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十分关键。为此,重庆市瞄准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循环产业,加快科研攻关和新技术应用。重庆市合川区的中科润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气凝胶绝热毡的高科技企业,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相关气凝胶绝热产品供不应求。来自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的数据显示,高温管道和设备的热损失约占我国工业能耗的15%以上,气凝胶绝热保温新材料可让管道散热量至少降低50%,在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目前,重庆多个区正在大力布局气凝胶产业。

钢铁是我国能耗和碳排放重点行业。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老牌钢铁设计院,近些年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领域,承建了一批引领性的钢铁智能制造项目。

400多块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大量生产数据,37个操作岛向2公里外的生产基地传达指令,生产基地内各类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行、一线员工大幅减少……由中冶赛迪承建的国内首个全流程数字化钢厂——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智慧工厂,自2021年6月运行以来,吨钢能耗有效降低、成本较永锋老厂平均下降超100元,预计年节约成本超2亿元。

今年7月25日,重庆市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成立,有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3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客户提供储能技术整体方案,提高重庆市储能设施产业和智慧能源管理水平。

除了大力发展低碳前沿技术,重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建联维,以市场化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早在2014年,重庆就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作为西部唯一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的省市,重庆抓好全国碳市场控排单位履约工作,优化培育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庆开州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富余的碳排放指标通过交易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截至今年5月,重庆碳市场累计交易量3856万吨、交易额7.8亿元。

此外,2021年10月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开发上线了重庆“碳惠通”平台,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公众注册账户后,可通过践行低碳生活获得积分, 用于兑换消费折扣券、认养树木等奖品。

深入建设“无废城市”川渝协同减污降碳

除土、破碎、筛分……在重庆市两江新区谊辉鸿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一车车渣土石块、钢筋混凝土、装修废弃物经过一系列流程,最终被加工成机制砂、无机拌合料等建材骨料。

企业负责人王武明此前做建筑生意,看到大量建筑垃圾被简单填埋处置,他既心疼又从中发现了商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空间大,我们引进先进设备,可年处理建筑垃圾200多万吨,相关产品或卖给建筑企业,或交给下游建材企业深加工,去年产值6000多万元。”

重庆中心城区目前建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7座、装修垃圾分选场6座,通过资源化利用、废弃矿山回填、绿化造景等方式,每年可循环利用建筑垃圾2000余万立方米。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重庆市加快垃圾回收体系、处置能力建设,以市场化方式让更多垃圾变资源、让资源变产业,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在重庆市渝北区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内,一台台餐厨垃圾、生活垃圾专业运输车辆往来繁忙。在这里,生活垃圾被用于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被加工成生物柴油、沼气、有机肥等。

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2018年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用,装修垃圾、废旧塑料、一般工业固废等处置项目正在建设中。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处理各类固废垃圾381万吨,生产生物柴油5万吨、肥料10万吨、环保建材50万立方米,发电5.5亿度,年产值有望达到18亿元。

数据显示,重庆市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分类后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去年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120多万吨、减碳290.7万吨,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超过98%。

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共同建设“无废城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2020年,重庆市会同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机制。川渝根据各自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产生转移情况,定期协商确定经营单位及可接收的类别和数量。凡在“白名单”范围内的,由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直接审批,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重庆市加快完善政策体系,聚焦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以及用地结构“四个结构”调整,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工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为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  作者:周凯  )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