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央媒关注 > 正文

下好“一盘棋” 唱好“双城记”——川渝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探索实践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江津综保区。资料图片

四川内江至重庆大足高速公路内江东兴出口。资料图片

四川省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村立体种养基地。王斌摄/光明图片

珞璜港作为重庆四大长江枢纽港之一,具备年吞吐量2000万吨作业能力。资料图片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冬日的川渝大地上,一派热火朝天。

作为成渝中线铁路的主体工程之一,重庆铜梁玄天湖大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施工人员忙前忙后,准备在春节前完成大桥主墩施工;重庆渝北和四川邻水两地同步开工的渝邻快速通道通车在即;西起璧山站、东至重庆东站的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盾构机发出隆隆轰鸣,为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条穿江隧道建设按下“快进键”……在川渝的山水间,一个个重大项目提速竞跑,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连线成网”。

当我们把视野抬高放宽,可以看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推动下,四川与重庆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今,中欧班列(成渝)号直达欧洲,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西部科学城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升腾,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自信满满;“双昌”合作示范园漠漠水田飞白鹭,宛如“桃花源”……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来到川渝大地,围绕两地如何下好“一盘棋”、唱好“双城记”展开调研。

1.把科技创新作为双城经济圈重要支撑

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在一台外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黑盒子”前,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系统团队技术负责人牛中乾笑着告诉调研组,“可不要小看这个小家伙”。这台太赫兹全固态8K超高清无线通信系统,由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微波毫米波系统团队研发,成功运用于2023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事转播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当地在办公楼、实验室、产线、人才政策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我们致力于毫米波太赫兹射频技术研发,为6G商用做准备。”牛中乾说。

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锚定“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等主导产业,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走进第一创客(重庆)创新中心,总经理唐传奇的言语中有自豪、更有自信:“近年来,中心积极为成渝两地企业搭建交流平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促进创业孵化。目前,已有300余家创业团队入驻,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

而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创造同样动能澎湃。

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超算机房“硅立方”满是“赛博”风。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截至目前,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已为重庆等35个城市、900余个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核能与核技术等30多个领域。

“我们牵手重庆大学,开展了关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的路径计算工作。在超算赋能下,项目周期从2至3个月缩减为2周。”王建波说,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重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产学研合作,围绕两地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川渝两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如今,科创元素加速向西部科学城聚集,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各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呈全面开花之势。

2.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辆氢动力卡车如果一年行驶20万公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可减少多少碳排放?”走进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调研组忍不住问。

“约20吨!”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宇光不假思索。在罗宇光身后,是有条不紊运转的生产车间,在大型机械臂的精密操作下,一辆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有序排队检测。

“目前,我们已在多地投放运营超400台氢燃料车,累计减碳1450吨,覆盖了城市货运、干线物流等多种应用场景。”罗宇光说。

近年来,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2021年成渝氢走廊启动建设以来,成渝两地已投入运营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配套建设了加氢站。川渝携手补链强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为广大企业带来更多新机遇。

“我们主要生产光伏压延玻璃等光伏组件产品,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年时间。”武骏重庆光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苟兵介绍,今后将专注于光伏材料研发与光伏项目开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隆昌市玻陶特色产业园,一批批造型美观的酒瓶经过一道道工序陆续下线。“我们现在每天生产20多万只玻璃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四川观宇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远兵说。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步伐加快。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宇才表示:“我们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非常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3.携手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请A095到3号窗口办理。”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听到叫号声,背着双肩包的张先生来到3号窗口,拿出身份证件和几张材料。工作人员问明情况后迅速开始办理业务。这时,一旁的视频咨询室也接到连线,咨询者通过“川渝通办”系统,连线到成都新都区行政审批局办理相关事项。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九龙坡区政务办党组书记奚轶锋说,近年来,九龙坡区政务办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走深走实,让两地企业和群众充分享受“川渝通办”改革红利。

调研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川渝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两地联合发布“川渝通办”事项,并出台了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统一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流程。截至目前,“川渝通办”事项已达311项,涵盖交通、通信、户口迁移、税务、就业、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

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加快推进。

2021年1月,中欧班列(成渝)从成都、重庆两地首发,成为国内首个由两个城市共同运营的中欧班列品牌。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成渝)货运规模快速增长,运输货值不断提高、货源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合作不断扩大、运输稳定性不断增强,中欧班列(成渝)去回程已基本实现均衡对开。

今年1月至11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5000列,目前成都、重庆两地中欧班列已稳定运行近50条线路。

“中欧班列(成渝)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的效益。”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宁巍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了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有力推动了商贸和产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我们通过中欧班列(成渝)进口红酒,一年大约进口80万瓶,主要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销售,同时也会进口肉类等产品,中欧班列(成渝)为我们带来巨大商机。”成都福瑞萃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杨冬说。

在中欧班列(成渝)带动下,成都、重庆两地围绕电子、汽车、机械等特色产业打造的枢纽经济初具规模。

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交出的“成绩单”同样亮眼。截至今年3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已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11月17日,满载汽车零配件、化工产品等货物的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第1000列从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驶出,奔向越南和新加坡。一辆辆穿行的班列风驰电掣,见证着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4.同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城乡

夕阳西下,水田里雾霭弥漫,鸭子在水里悠然游来游去;远处,几只白鹭或鹤立田间,或振翅而起。穿着水靴的“新农人”将手中的虾网一抖,半盆小龙虾簌簌掉落。“今晚就吃它们了。”欢声笑语,满载而归。

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就这样出现在调研组眼前。

普陀村和四川省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田土相连,村民比邻而居、结亲交友,是名副其实的“川渝一家亲”。

在荣昌区安富街道安陶特色小镇,道路两旁竖立的一座座形状各异的陶器雕塑,仿佛讲述着荣昌陶的前世今生。“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的民谣,正是当地烧窑制陶历史盛况的写照。

在走访中,调研组既看到老陶工们小心翼翼敲打、一丝不苟刻画的传承,又看到年轻的陶艺人通过研究草木灰釉开发出新作品的创新,生生不息的窑火,不断烧炼出新神韵。

据当地群众介绍,荣昌与隆昌历史上“本属一家”,如今两地群众在“双昌”合作示范园的带动下,可谓“亲上加亲”。

石燕桥镇党委书记方从炜介绍,在四川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合作建设的“双昌”合作示范园里,猪场油茶(茶园)种养循环、旱地高粱油菜轮作,两年多来,两地统筹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3.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5亿元。

“荣昌白猪一身白,唯两眼有黑斑,俗称‘熊猫猪’;内江黑猪则通体黑色,肌肉致密、风味独特。”说起“双昌”合作示范园的“明星猪”,方从炜如数家珍。目前,两地合作共建国家畜牧科技城,在先行区建设智慧猪场,共同推进内江黑猪和荣昌白猪的选种育种工作,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为更好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荣昌突出“强镇引领”“强村富民”,一体建设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着力塑造城乡风貌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聚力打造巴蜀宜居宜业的和美城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通信便捷畅通,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双城公共交通逐步实现“一卡通”“一码通”;户口迁移高效便利,就业社保协同共享;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受同等待遇和“三免一补”政策,入学“一网通办”;医疗卫生互认共建,跨省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些落实落细的政策措施,正日益成为两地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金字招牌”。

5.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年来,川渝两地不断深化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在现代产业体系协作、城乡融合发展、统一开放大市场建设、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调研组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成功实践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战略赋能,顶层设计引领。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极”和“新时代战略大后方”,是国家赋予成渝地区的历史使命。川渝两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构建“三级多方”的双城经济圈协作机制,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或批复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10多个规划(方案),给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巨大政策红利。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赋能和重大机遇,促进川渝两地资源优势互补和高效流动,从“各自为政、各自发展”走向“双向奔赴、融合发展”。

创新增加动能,产业带动融合。川渝两地紧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定位,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共建成渝中部地区科创大走廊,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高能级科创基础设施与平台,集聚高水平科创人才与科技要素。推动科技为产业赋能,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壮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发展空间。双城经济圈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增后劲,适度超前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机遇,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物联网等协同建设和优化布局,扩大成渝地区发展空间,实现西部地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进而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邓海云、张国圣、李晓东、刘坤、刘华东、李宏、周洪双、黄汉鑫;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教授汤继强,讲师熊阳)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