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you医生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十三五”重庆健康答卷③】重庆健康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全面实现,贫困区县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医生四个“全覆盖”,大病集中救治进度、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率三个“百分百”,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费用自付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围,实现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一桩桩、一件件,是重庆健康扶贫工作起步早、措施实、创新多带来的丰硕成果。

精准施策 让阳光雨露洒向“关键少数”

对健康扶贫而言,提高精准度既能防止“大水漫灌”,也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集中力量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等“关键少数”的真切帮扶。

为做好贫困患者的精准识别,重庆开展贫困患者大排查,摸清患病人数、患病程度、具体病因,坚持分类施策,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和“包户到人”,为精准施策提供有效依据,让健康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精准洒向“关键少数”,从而找准穷根,“对症下药”。

同时,抓实“三个一批”,对大病和慢性病实行分类分批救治。不断扩大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从前期9种扩大到33种,成立市和区县两级专家组,完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和质控指标,强化到户到人到病。

家庭医生作用发挥方面,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贫困患者及时指导做好随访评估、健康管理、住院转诊服务、医疗费用报销、救治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管理,做到签约1人、履约1人、做实1人。对贫困重病患者实施重点倾斜,统筹运用扶贫医疗基金、商业补充保险进行再报销,利用慈善资金、财政补助、社会捐助进行再救助。

全面发力 使出健康扶贫“五大招式”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块硬骨头,那么健康扶贫无疑是其中最难啃的部分之一。面对健康扶贫总体目标,重庆卫生健康委集聚行业力量,统筹使出硬件设施、人才队伍、政策保障“五大招式”,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硬件建设招”,实现“看得上病”。据悉,为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庆累计投入资金38.46亿元,在贫困区县改扩建县级医院24所、妇幼保健院14所、疾控中心9所、乡镇卫生院180所、村卫生室1048所,全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均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乡乡都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卫生机构“三建好”全面实现,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

“人才队伍招”,实现“看得好病”。派出市和区县二级以上医院56家,对口帮扶贫困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累计派出帮扶人员1105名,重点开展肿瘤、儿科、精神、麻醉等紧缺专科帮扶,诊疗患者13.5万人次,开展手术1.2万台次。“五年来,共为贫困区县招聘急需紧缺人才2200名、属地化专科生340名、培训基层卫生人员2.5万人次。”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保障招”,实现“看得起病”。重庆建立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基础,商业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为补充的“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多重医疗保障体系,落实资助参保政策,实行“两升两降一取消”倾斜报销办法。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3种、救治7.16万人,重病兜底保障37.53万人,做到“应治尽治”。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14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做到“应签尽签”。

“就诊方式招”,实现“方便看病”。贫困区县所有医保定点公立医院“一站式”结算平台全面运行,设立贫困患者综合服务窗口1791个,实现贫困人口身份信息自动识别、医疗费用报销金额自动核定、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即时结算,累计156万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明确66个基层首诊病种,建立10类重点疾病双向转诊制度,细化15个单病种转诊指征,以“医通、人通、财通”为目标,在25个区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将14个贫困区县全覆盖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区县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9.42%。

“健康促进招”,实现“防得住病”。编制结核病、慢性病防治等5个“十三五”专项规划,深入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五进”主题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健康科普讲座2万场次以上,做实贫困人口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13%,较2017年提高11.52个百分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改厕142.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4年的64.5%提升至82.3%。

努力创新 健康扶贫走出“新路子”

44岁的谭弟周没想到,石柱县实行的健康扶贫政策能让他的家庭渡过难关。2015年至2016年,其长子谭骑垚、次子谭骑松分别因先天性心脏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症)做了手术,家庭一下子陷入困难境地。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持续性的后续治疗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会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们组建了扶贫济困和健康扶贫基金池,对农村贫困人口单次就医自付医疗费用超出总费用10%的部分进行兜底救助。”在石柱县健康扶贫政策帮助下,2018年,谭弟周家庭医疗费用原本共计花费3万元左右,但通过健康扶贫政策,其个人自付仅3000元左右,报销比例达到90%。同时,针对谭弟周本人的慢性胃炎和腰椎疾病,还为其办理了居家康复临时医疗救助,每月可享受100元药品费补助。

“2015年以来,石柱县累计救助贫困人口57万人次共1.6亿元,住院个人自付比例9.94%,慢病及重特大疾病门诊个人自付比例10.04%。”石柱县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石柱县通过制定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2015年度至2017年度参加基本医保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当年一档个人缴费标准的20%给予资助;2018年起,每人每年定额资助100元,参保率持续保持100%。

位于主城近郊的长寿区,也在这场“创新春风”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健康扶贫之路——运用HIS系统,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员身份。长寿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定点医疗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并于HIS系统中嵌入农村贫困人员身份提醒功能,贫困人口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自动识别身份,并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服务。

为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长寿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重点人群监测预警,核实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核实核准因病致贫返贫人员信息,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政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底,区级医疗兜底资金共结算693万余元,受益贫困户1.75万人次,健康扶贫基金共结算494.27万元,受益贫困户3154人次。

精准施策、全面发力、思路创新,重庆健康扶贫“三轮驱动”,稳步前进。截至2020年11月底,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9.67%,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门诊费用自付比例12.61%,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7.62%,累计享受报销优惠政策190余万人次,实现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一组组数字,体现了重庆健康扶贫的发展历程,也是重庆在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健康扶贫生动实践。

(  作者:贺立 王祥  )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