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游重庆 > 巴渝文脉 > 正文

再现《新华日报》在渝战斗的光辉历程

6月30日,渝中区化龙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修缮竣工试开放。图为观众在旧址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6月30日,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修缮竣工,并面向观众试开放。观众可前来参观“新华之光耀华夏——《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专题展”等展览,感受《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渝战斗的光辉历程。

当日,蓝天白云下,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入口处,“新华日报”4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处嘉陵江畔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由5栋竹木、土木结构楼房组成,“新华之光耀华夏——《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专题展”位于1号建筑中。

“我们认真梳理历史脉络,深度挖掘文物背后故事,在专题展中展出了30余件实物和18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生动讲述《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渝战斗的光辉历史。”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

据了解,《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党报和党刊。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武汉沦陷,10月25日,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领导下继续出版发行。1939年5月,因日机轰炸,原位于重庆城区苍坪街和西三街的新华日报馆舍被毁,遂迁往化龙桥虎头岩,与《群众》周刊合署办公。在这里,《新华日报》出版发行了2700余期。

在上述展览中,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号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其创刊号的发刊词旗帜鲜明地亮出办报宗旨:“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创刊号附近,陈列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人为《新华日报》创刊的题词。其中,周恩来写道:“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对此,朱军介绍,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的《新华日报》担当着“抗战号角、人民喉舌”的重要角色,在鼓舞人民斗志、打击反动势力、团结领导人民群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新华日报》: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走在整洁、优美的旧址中,很多观众并不知道,这处宝贵的文物,曾在去年8月一度被洪水淹没。那次洪水过境,导致1、2、3、4号建筑不同程度被淹,洪水最深处达7米。红岩联线管理中心遗址保护部部长吴统凡介绍,当时,近200人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奋战6天6夜,守护住了这处旧址。

这处地势低洼的文物今后如何应对洪水呢?据介绍,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已联合渝中区开展了防洪排涝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通雨水排江的天然通道,重构区域雨污水管网系统,新建排涝池、雨水回用池和分流井等。雨水回用池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浇灌植物等。雨水回用池装满后,多余雨水可排入江中。这项工程实施完成后,将有效解决区域洪水倒灌问题、消除内涝风险,在江水高水位和强降雨同时发生时,也可保证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防洪排涝安全。

据悉,为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周一至周日全天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00。

(记者 赵迎昭)

(稿件原载于2021年07月01日《重庆日报》)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