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彭水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彭水县委书记石强以“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为主题,介绍相关情况。
石强表示,当前,彭水正按要求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2023年全县GDP增长8.2%,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增速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生态、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
生态方面,彭水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
民族方面,彭水有少数民族人口40.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7.6%,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
文化方面,自汉初置县已两千余年,有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
加速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生态特色农业,做强红薯“一主”产业,做大中药材、畜牧“两辅”产业,做特“一乡镇一产业”,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彭水晶丝苕粉、白茶、蜂蜜等“土特产”成为“爆品”,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速稳定在7%左右。
生态绿色工业,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效并重,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特色轻工、民族医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规上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比例达90%。
生态民俗文旅,大力推动文旅、农旅、城旅、商旅、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提升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重点景区市场化运营水平,推动形成“北有长江三峡,南有乌江画廊”的旅游空间格局,连续五年入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1—9月,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7%和32%。
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城市与乡村整体大美,创造高品质生活。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彭水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乡建设之中,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山水林田共生,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林长制、河长制各项工作长治长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6%,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左右,乌江、郁江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获评国家园林县城,“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
推动文景产城融合,留住城市文脉记忆,统筹“小县大城”建设,老城突出乌江文化抓好减载提质,新城突出现代文化打造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景城突出苗族文化丰富蚩尤九黎城景区业态,探索开发沉浸式、互动式演出,“打造一处景、演绎一台戏、品味一座城”独特魅力正在凸显。
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乌江画廊旅游带、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带,6个中心集镇、8个精品景区串联25个乡村旅游点,获评10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9个国家森林乡村。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石强表示,激励党员先行整体联动,实现高效能治理。把握党员、群众和网格三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让党员带起来,积极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行村支书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引导党员干部既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100%、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81%。
让群众动起来,坚持民事民议、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设立积分超市,村民可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取积分,让群众可感可及,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
让网格活起来,承接用好“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县划分1800余个网格,推出“网格化管理+五老自治队服务”,变“群众找”为“主动找群众”,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