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4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稳中求进 动力强劲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86.8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91.33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766.15亿元,同比增长5.8%。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宋瑛认为,最大的亮点是质的有效提升,引领了量的合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6%的增速,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2个百分点,彰显了重庆经济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稳中求进、动力强劲这样一个特点。
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势头得到巩固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3日,包括重庆、河南、北京、广东等在内的15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陆续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有10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重庆与甘肃并列首位。在率先披露三季报的6座GDP万亿城市里,重庆依然是领跑的姿态。而在不错的“成绩单”背后,重庆经济运行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三大产业里,第二产业同比增长最快。工业发展“高歌猛进”,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工业是重庆经济的亮点
走进位于铜梁高新区的海辰储能重庆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件件下线的储能电池,将应用在电网侧、新能源、光储充电站等领域。截至今年9月,海辰储能全球累计交货量已超过35GWh。
位于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康普化学,是全球三大铜萃取剂制造商之一。企业生产的金属萃取剂、矿物浮选剂、酸雾抑制剂,以高稳定性、强萃取能力,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资源回收、污水处理等多个节能环保领域,远销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渝告诉记者,他们产品整个市场的占有率在30%左右,目前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正在为实现全年的目标而冲刺。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的391种工业产品中,有217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3%,比1-8月和上半年分别加快2.2和1.1个百分点。在企业效益方面,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5.43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10.7个百分点。
重庆是工业重镇,工业发展随城市一路“凯歌以行”。到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要迈上“4万亿”台阶,我们在这一连串数据里看到了底气和信心。除了工业生产提质增效,重庆经济三季报里,备受各方关注的,还有产业的含“新”量。第一个“新”,是新产品。
新兴产品增势强劲
第 90 届巴黎国际车展,9家中国汽车品牌组团亮相,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势,成为这一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展览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重庆造”的表现尤为亮眼。
第1眼记者在巴黎国际车展现场看到,一台“重庆造”问界M9汽车,几乎每分钟都坐满了人。它是从重庆出发,一路开出国门,开到了法国巴黎。38天15000公里,其中8800公里都是由智能驾驶完成,这也刷新了海外车商、媒体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法国车商 Compiano Gille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辆车太棒了,它的智能化技术水平非常高,这项技术对消费者来说很重要。
以技术硬实力激发市场新活力,今年1-9月,赛力斯汽车新能源销量达到31.67万辆,同比增长364.23%。在龙头车企的强势带动下,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9.43万辆,同比增长1.3倍,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增速稳居全行业第一。
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量突破53.23亿片,增长1.0倍;液晶显示屏2.88亿片,增长25.6%。新兴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成为工业经济运行“成绩单”一路飘红的核心动力。
产业含“新”量的第二个“新”,体现在新技术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今年1―8月,全市规上供应链管理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 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倍、85.0%、30.8%,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
通过数字化加持,两江新区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最快3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荣昌,数字化已贯穿荣昌猪从生产、监管到消费、服务的各个环节。 位于涪陵的太极集团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数控率高达95%,产能提高2倍。 涪陵页岩气公司打造的“智慧页岩气田”,实现井站无人值守、区域集中监控、电子智能巡检。
在永川, 依托大数据产业园打造的永川科技片场,拥有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推动重庆影视行业从“拍重庆”向“重庆拍”转变。永川区新城建管委主任康烨介绍,他们不仅有达瓦这样的龙头企业,也集聚了120余家各类文创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个科技影视的产业生态。
现代服务业基石筑牢
软信行业增势良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向“新”而行,是重庆顺应时代发展的不二选择。生产性服务业,是重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在三季报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稳定。1―8月,3个行业门类合计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5.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9.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下,软信行业增势良好。1-8月,全市规上互联网和软件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3.3%。
眼下,距离年底还剩下不到80天。三季报,既是成绩单,更是动员令。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蒲勇健看来,当务之急,是冲刺攻坚、决战决胜,全力以赴跑好2024的“最后一棒”。他认为,总体来看,重庆现有的发展势态是非常良好的。下一步,除了现有的新兴产业持续发展以外,可能要着重于在怎么提振消费这方面下功夫。消费要提振,也是这几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力推的一个重要的变量。重庆的消费其实有自己的地域色彩,重庆游客很多,尤其是外地游客,相比其它地方来看的话,要把消费做起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路径,就是把旅游消费做起来,把文旅这一块的收入做上去,那么重庆的高速增长势头还会有底气地进一步持续。
自今年以来,从一季度、上半年到前三季度,重庆的GDP增速均保持在6%左右。6%,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这座城市对多重挑战的勇敢直面,对艰巨任务的有力回应。继续保持奔跑的步伐、跨越的身姿,我们期待着,山城跑出更美的前景。
(第1眼-重庆广电 吴春春 邓静 吴静 李艺 丁琳 尹力 陈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