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才聚新重庆 共创新未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今天,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大会以“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为主题,为期两天,将举办“会、赛、引”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重庆人才政策、人才平台、人才成果的良好人才生态。

大会以人才为中心,围绕“会议、赛事、引才”,安排了13场主体活动, 包括开幕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会、空天信息产业人才发展大会、西部地区联合引才活动等, 同时还将统筹举办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的专项活动。

大会现场给人的第一个感受是“国际范”十足。开幕式上,邀请了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还有国际著名研究院院士。大家跨越国界、跨越领域展开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当然,共同的主题都是:人才!

在开幕式的嘉宾席上,新增加了一个专门的博士人才区域。足足有14排,500多人,占到了开幕式嘉宾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不管台上还是台下,人才,都是妥妥的站C位。

这是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点燃创新火花的盛宴,也是重庆这座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重庆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人才工作变革重塑、整体跃升。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650万人,巴渝大地正成为人才荟萃和创新创业的热土。

34岁的叶尚斌是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工学博士,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电磁兼容性能开发研究。得益于重庆的人才认定机制改革,他通过“渝快办”的“渝才荟”专区进行自主申报,仅用了10天时间,就通过新重庆D类人才认定,可获得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等73项“公共+市场化”人才服务。

重庆将人才卡细化为A到F总共六类,采用“目录+计分”确定人才类别。“目录认定”,通过称号、荣誉及重大科研项目等直接确定类别;“计分认定”,则从年龄、学历及职称、工作经验等6个维度综合计算分值。突出社会认同、企业认可,突出实绩实干,突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导向。探索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人才认定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认定人才(A-F)类43000多人,人才累计享受服务15.66万人次。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重庆聚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抓改革: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重大改革项目,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5类改革联动。开发“渝才荟”数字化应用,实现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38项多跨服务一网通办。聚焦高端人才集聚抓改革:深入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连续4年新招收博士后超过1000名,出站留渝率超90%。今年以来,重庆新招收全职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长29%。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抓改革:持续加大青年人才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今年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557项,40岁以下青年人才领衔的比例达73.5%。聚焦产业人才壮大抓改革: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推出工程师支持政策清单,新增卓越工程师近万名。

在这个过程中,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充盈人才的“蓄水池”。

11月11日,明月湖实验室揭牌启动暨引进专家团队入驻仪式,在两江新区举行。实验室依托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以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等领域为核心,积极开展“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科技布局。目前实验室已引入大数据及智能化、纤维材料、腐蚀与防护、清洁能源等4个院士团队及10个专家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长远规划上,将通过12年四期建设,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成果10项以上、培育国家级人才40名以上、建成高水平科技团队30个以上、服务或孵化企业超1000家,支撑重庆万亿材料产业发展。

重庆大力推进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建设,“一室一策”打造金凤、明月湖、嘉陵江等4大重点实验室,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12个,国家级基地平台达到112家,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更互相成就。

精心引才、真心留才、悉心用才,关键还在于能帮助人才跨越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实现创有所成。

重庆的做法,是分类布局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人才港毗邻高等院校、科创基地、产业园区,依托现有楼宇条件、孵化载体、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建设综合专窗、项目对接、试验试制、机构办公、交流洽谈等专用区域,为人才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进入大市场搭建桥梁。目前,全市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已遴选转化人才成果超过1100项,孵化硬科技企业369家。在此基础上,成渝携手,深化人才政策协同、平台共建、活动联办、人才互认,成立科研院所联盟,共建9个重点实验室,共享共用4万余名专家资源,互认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了“人才圈”与“经济圈”的互促共进。

以今天开幕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为新起点,与会嘉宾建言献策,共助重庆聚全球智慧,再创崭新未来。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 皮特·萨赫逊:

我们所说的人才,可能不仅仅是技术专家,他们是灯塔,是人和技术之间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颜宁:

如何创造环境,给人才最大的舞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给他们足够的驱动力,这是我们要探索的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克强:

我们要让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包括智能化、新能源,以及许多众多领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长安大学教授 赵祥模:

我们和企业和产业界,要进行项目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共创。

一座城市越吸引人,她也就越有朝气和发展潜力。从首批“工人院士”诞生,到2024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从“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活动启动,再到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召开;这一年,重庆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方面,有很多新举措。目的就在于,以创新政策集聚人才,以最好平台成就人才,以最优生态支持人才,以最活机制赋能人才,以最佳服务关爱人才。重庆就在这里,我们等你来!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张月藐 尹力 丁琳 袁媛 李嘉博 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