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优优互补 强强联合 互利双赢 多家中央企业加码布局重庆

重庆深化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又有新动作。4月2日下午,市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希望以此为新起点,深化在重大项目建设、能源保供、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能源算力枢纽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等领域合作,实现高水平互利共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是重庆的“老朋友”。今年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有45家中央企业“掌门人”受邀参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国能建未来在重庆投资将持续加码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资产规模约7000亿元的综合性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企业持续扩大在渝投资,双方的合作项目总额已超过300亿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说:“中国能建跟重庆市有全方位、多领域、多要素的合作,特别是我们在电力规划、煤电、水利水电,还有我们的输变电、城市建设、市政、民爆、生态治理,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合作。当然合作的体量还不够大,我想在我心目中,最少要翻一番。因为重庆在中国能建的全球布局中是有枢纽作用的,有强大辐射作用,既辐射大西南,又联动东西南北,所以它枢纽作用和辐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布局重庆就是布局西部,甚至是布局全球,有这样的战略和定位意义。”

中央企业与重庆的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双向奔赴”更是愈发频繁。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重庆已累计与46户中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截至2025年2月,中央企业在渝子企业已有约1800户、注册资本金达7400余亿元。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规模大、产业链长、实力强,长期以来都是各地争取合作的重要对象。它们为何看好重庆、选择重庆?

宋海良先生在接受第1眼TV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不仅有超大的城市规模,产业、科创、人才、资源等方面基础扎实,而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中央企业与重庆牵手,看重的就是优优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双赢。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更是为各类企业来渝大展拳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想,宋海良先生的观点,也是很多中央企业加快落子布局重庆的底层逻辑。

多家企业加快落子布局重庆

3月10日,由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与永川区合作共建的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揭牌。北京机电研究所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与科研创新的领军力量。此次落户重庆,将填补西南地区高端铝合金精密成形技术的空白,重点突破轻量化零部件“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制造难题,助力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预计未来3年,项目将带动产业链规模突破50亿元。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贤君告诉记者,他们将聚焦铝合金精密成形、轻量化零部件关键技术,打造“创新平台+中试基地+产业园”的“三合一”发展模式,共同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生态。

3月25日,华能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华能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总投资28.8亿元,是中央企业与重庆市深化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中的重大能源项目。项目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9H级燃机,代表了目前国内70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最高技术水平。

应该说,中央企业走向重庆的每一步,都是重庆将战略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的印证。这种转化过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归根结底在于行动,在于主动出击的姿态。近年来,重庆创新建立中央企业对接服务专班,成立国资委中央企业服务处;推出建筑业央企战略合作政策“组合拳”,制定“一企一专班”部批资质升级帮扶机制、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与中央企业的相互补足,融合发展。

以重庆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牵手为例:双方在今年1月9日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月1日,两家携手组建的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就在渝揭牌了,用时还不到三个月。项目落地过程中跑出的“加速度”,让国机仪器仪表集团筹备组副组长李赐犁印象深刻。

双向奔赴 见证“重庆速度”

李赐犁告诉记者,国机集团与重庆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他很快从北京来到重庆,跟进项目筹备。期间,政府部门的高质量服务,成为项目落地的“加速器”,他和同事也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见证并参与创造了新的“重庆速度”。

“比如说,签约17天后就完成了在重庆两江的新公司注册;比如说在签约不到一个月,就确定了未来在两江的总部大楼;再比如说,我们在三个月内把一个中字头的企业从北京迁到重庆,更名为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确实生动地体现了重庆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筹备组副组长李赐犁说。

有感于此,在拿到营业执照后,李赐犁第一时间向两江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发去了感谢信,点赞重庆的营商环境。

李赐犁透露,这个项目的顺利落地,让他们对在渝发展充满信心。今年内, 计划向国机仪器仪表集团注入国机集团全资控股的国家级仪器仪表研发、工程等优质企业,加快实现 “国家队”与“地方龙头”的深度融合,助力重庆高质量打造 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新的“加速度”,已箭在弦上,满弓待发。

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的成立,是国机集团与重庆合作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按照双方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划,重庆作为国家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将提供政策配套支持,国机集团则导入技术、资金与央企市场资源,以“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模式,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案。从资本“联姻”到技术共生,从资源互通到战略协同,重庆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持续将央企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刘晗看来,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国际合作、人才引育,将是双方2025年接下来合作的重点。重庆可借助中央企业整合国家级研发资源的优势,加快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步伐,开展联合研发攻关,突破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依托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中优势地位,引领本地上下游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产业等领域共建产业生态圈,构建起央企技术突破、重庆场景验证、产业链迭代升级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区位优势,推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中央企业与重庆市联合建设实验室、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推动央企专家以挂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服务本地企业,依托重庆高校资源与央企的产业优势,定向培养急需人才,实现协同育人。

中央企业入渝的每个项目、每笔投资,既是对重庆的信任,更是对重庆的期待。突出共建共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省心办事、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我们相信,双方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展开合作,一定会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合作成果。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