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重庆石柱:“美”在深山有人识

溪流似玉,青山如墨。石柱,以山水为底、以文化为魂,自然禀赋深厚,人文历史独特。近年来,石柱县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以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加快文旅融合步伐,让宜人的山水风光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推动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让游客在山水间清肺畅游,更激发旅游经济活力。

万寿山景区风光。石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重现历史 让文化“活”起来

万寿山景区位于石柱县城东南,景区内奇峰突兀、地势险峻,常年温度在15℃~25℃,其“男女石柱”是当地的地理标志,有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兵寨遗址、古寨门、烽火台、大帅府、忠贞台等众多历史遗存,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更是集自然奇观、文化体验、休闲避暑、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目的地,曾获评“重庆文旅新地标”“重庆最美历史文化古迹”等荣誉。

岁月流逝,风雨侵蚀,一些历史遗迹日渐斑驳,甚至消失,急需挖掘拯救。为打造更高端、更立体、更还原历史的旅游景区,石柱县在充分挖掘“男女石柱”和秦良玉兵寨文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景区软硬件进行提档升级,让山水间的历史文化再现,使这些宝贵资源在文旅开发中显现出更重要价值,并成功摘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冠,日渐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热地。

这是石柱县让绿色旅游嫁接文化、历史,增添人文元素,在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的真实写照。

千野草场万亩石林。石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旅游+” 助推产业融合升级

石柱县千野草场景区,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镶嵌其中。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芳草青青,花香鸟语,牛羊成群,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呈现出自驾游客一车难停的景象。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据石柱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千野草场景区期间,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以“旅游+”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找准文旅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既做“加法”,更做“乘法”,通过开展文化进景区、演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

经过多年建设和持续改造升级,石柱县将这里打造成既有独特的南方草场风光,又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建成岩口休闲服务接待区、麻坪民族体育健身区、大坪草场观光娱乐区和瓦屋土家民俗风情体验区四大功能区,被网民评为“重庆最美的草地”,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着眼于“旅游+”,石柱县正朝着文化、旅游“1+1>2”的效果,不断融合产业升级。

传统民居王氏大院。隆太良 摄

深挖资源 推动全域旅游

行走石柱,一幅幅城市美丽宜居、乡村生机勃勃、产业风生水起、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石柱县厚植生态底色,蓄势绿色崛起,一幕幕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康养大戏持续上演、屡掀热潮,让“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县城”等“国字号”名片熠熠生辉。

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石柱县统筹推进旅游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一山一水一景点”“一城一乡(镇)一景区”,在资源整合、共促建设过程中,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做强景区、做精景点、做优旅游线路,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石柱县已经形成生态观光、亲水游乐、消夏露营、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六大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完善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石柱之“美”,在深山,在人文,在振兴,全县大力推进“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建设,加速推进全域旅游。

(  作者:隆太良 何小敏  )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