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口大巴山腹地,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青冈木独特的烟火气混夹独特香料腌制的浓郁城口老腊肉芳香扑鼻而来,这是大巴山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也是很多人年货清单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临近年关,城口老腊肉陆续迎来“产销”旺季,预计今年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
在城口修齐镇茶丰村一家炕房里,炕上一排排香肠和腊肉整齐悬吊,在柴火的慢熏下散发出扑鼻的香气,村民冯银乔一大早就在炕房里烧火、将腊肉适时翻转,调整位置,使其熏制均匀,忙得不亦乐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炕制的腊肉全是自家喂养的生猪,用传统炕制的腊肉和香肠烟火气十足,色泽鲜艳,黄里透红,不愁销路。
“我们今年养了50多头猪,炕了6000多斤腊肉,我们的腊肉都是销往重庆、浙江、辽宁、海口各个地方,现在我们腊肉都是供不应求,今年我们的6000多斤腊肉能卖20多万块钱。”村民冯银乔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在葛城街道东方红二村一家腊味炕制工坊,一位年轻小伙正通过直播的方式推介正在炕制的腊肉、香肠等特色农产品,这些质优味美的“腊货”深受消费者青睐。
与此同时,记者在当地一腊味加工企业看到,炕房上方整齐悬挂着熏制数月的腊肉、香肠,琳琅满目、色泽红亮、醇香扑鼻,工人将一排排腊肉取下,包装、运输,企业订单火爆,腊味炕制也迎来购买高峰,呈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势头。
数据统计,目前,全县发展生猪养殖大户700余户,建成老腊肉生产基地(作坊)189个,实施老腊肉相关项目78个,发展老腊肉精深加工产品6类13种,每年带动2万余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预计今年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
近年来,当地将城口老腊肉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举旗产业进行培育,构建“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保护和营销、联农利农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发布城口老腊肉系列地方标准,建设溯源体系和快检中心,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持续抓好品质品控,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将推出黑标、金标、绿标三个不同等级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城口老腊肉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