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监测不是负担,而是进入这个行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9月12日,在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联合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诚信从业教育警示大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监测数据被广泛用于污染整治、生态修复、项目环评、工程验收等,甚至作为基层政府行政决策、处理污染纠纷的依据,与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息息相关,“所以,‘诚信监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诚信从业教育警示大会现场。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今年5月至8月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和市高法院5部门联合组成4个暗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环评编制、碳排放数据管理、污染源在线监控、自主验收、机动车尾气检测、生态环境监测等6个重点领域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开展暗查。
“检查中发现,部分监测机构守法意识不强。”重庆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在通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情况时举例,重庆某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现场采样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因天气炎热原因,在明知采样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以修改原始记录小票方式伪造采样时间,出具虚假监测报告。另外,对重庆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开展调查时,已通过视频、照片锁定其在某排口采样时未使用甲苯、二甲苯采样设备,未连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采样管,但公司采取清空采样设备采样原始记录方式伪造证据,抵抗调查。
“还有部分从业人员认识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为减少工作量,不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上述负责人说,如重庆市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原始记录时间与被监测单位门岗登记时间不一致,经对采样人员进行调查,发现监测当日现场采样人员通过调整采样仪器时间伪造采样原始记录,且虚构采样人员人数,实际采样时间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监测签名均为伪造。
该负责人还提到,有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了承揽更多业务,存在主动或被动地帮助排污企业“想招数”“出主意”、伪造达标数据、逃避行政处罚等违法行为。
据悉,专项整治行动开始以来,共检查企业246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58个,其中立行立改60个、承诺整改70个、立案查处34件(其中涉及监测机构24件),移送公安拘留案件1件、移送公安涉嫌刑事案件4件(其中涉及监测机构2件),发布典型案例6批16个。
据介绍,目前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有三支力量:生态环境部门下属事业性质监测机构、市内社会监测机构和市外社会监测机构。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好事业性质监测站对社会监测机构的技术性监督作用,比对分析双方的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要发挥好市内社会监测机构的主导作用,公平竞争、正当竞争、不越底线。还要发挥好市外机构的补充作用,加强引导和管理。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作为监测数据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合规经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质量管理程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同时,从业人员必须常态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
“接下来,全市生态环境、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推进专项整治,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按照‘四不两直’的方式强力推进,根据检查结果,通报批评一批、行政处罚一批、刑事立案一批、警示警醒一片。”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机构监测活动全过程监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让机构的监测活动透明起来,提高质控的严厉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开展帮扶指导,将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方法标准等知识纳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机构参与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提升社会监测机构总体服务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相关负责人,各区县(自治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3个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在渝备案和从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排污单位分管负责人、安全环保负责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维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