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重庆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大会, 会议发布了重庆市17个“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和10个精品“无废细胞”。
2023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现场。 罗希睿/摄
2019年,重庆中心城区入选全国首批“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始终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果。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自开展以来,全市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工业领域方面
重庆重点打造24个静脉产业园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示范基地,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中心城区工业固废产生强度0.09吨/万元。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330家、绿色园区28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园区8家、绿色设计产品60种、绿色供应链8条。
生活领域方面
从2021年起,重庆中心城区历史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61%,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6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西部第一。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8.3%,提前3年达到国家95%的目标要求。
制度体系方面
重庆率先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餐厨垃圾、农膜回收等地方规章5个,《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分别纳入2023年预备审议项目、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调研项目。
监管体系方面
建成固体废物大数据平台,2.3万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2.23万家医疗机构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固体废物信息源头采集、综合管理。渝中、九龙坡、南岸、北碚、沙坪坝、高新、璧山、两江新区等区县建设区域固体废物数据化信息平台,涪陵区率先制定了医疗废物精密智控一件事三清单。
据悉,重庆还连续3年出台优化固废环境管理惠企政策共22条,建成小微企业危废综合收集转运设施41个,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由200余家增加至9000余家。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无废细胞”建设管理规程及评估指南和细则,开展无废短视频大赛、无废艺术展、无废星主播、无废沙龙、无废校园等大型专题活动,建设24类1500余个“无废细胞”,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