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金名片”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重庆力量

11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了重庆市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的有关情况。

883e1b9bdab205d288d968ee62795d0.jpg

“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现场。 罗希睿 摄

据介绍,今年8月,我市召开美丽重庆建设大会,要求坚决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全市在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下足功夫,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0月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余国东表示,建设美丽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目标,是重庆最具辨识度、最有标志性的“金名片”。我们将按照美丽重庆建设大会要求,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具体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治水,开展保护一江碧水行动。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污水治理增量提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到2027年,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8.6%,地表水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保持100%,全面建成美丽河湖、幸福河湖150条。

二是治气,开展守护美丽蓝天行动。实施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试点城市创建、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工程。到202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92.6%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1微克/立方米以内。

三是治土,开展土壤安全保卫行动。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等工程。到2027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四是治废,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行动。实施城镇垃圾分类治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新污染物治理、“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程。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基本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5000个以上,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五是治塑,开展白色污染减量行动。实施塑料源头减量替代、塑料废弃物利用处置、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整治等工程。到2027年,全市废塑料回收利用量达到75万吨以上,农膜回收率提高到95%,生活垃圾焚烧占比达到80%以上。

六是治山,开展两岸青山提升行动。实施重庆生态空间管控、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态退化区域治理修复等工程。2027年,累计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17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石漠化治理计划任务,水土保持率达到73%。

七是治岸,开展最美岸线打造行动。实施河湖岸线整治保护、“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沿江化工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到2027年,三峡水库消落区库岸环境治理100公里,“两江四岸”核心区岸线及滨江区域环境整体显著提升,沿江化工产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尾矿库环境和安全风险可控。

八是治城,开展宜居城市提质行动。实施油烟异味综合整治、噪声环境影响管控、城市绿化品质提升、江心绿岛生态保护等工程。到2027年,累计创建“宁静小区”750个,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力争达到40%以上。

九是治乡,开展巴渝和美乡村示范行动。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提升等工程。到2027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力争建成32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1000个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护好一江水,守好一方土,美好一座城,实现从“九治”到“久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一步,我市将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  作者:罗希睿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