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来自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今年以来,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厚植“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用高质量履职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深秋时节,细雨初歇,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学田湾社区,眼前这个坝坝茶院落渐渐热闹起来。手捧热气腾腾的茶碗,谈笑间仿佛驱散了凉意,松弛感油然而生。谁能想到,这里过去只是一个闲置的院坝。
重庆市政协“民主之家”委员工作室牵头委员、民盟渝中区委会副主委隆准说,“当时他们把‘金边银角’规划,我们重庆话叫旮旮角角,把这个地方拿出来,我们牵头包括引入一些资金,必须有人来运营运作,一起打造为一个露天茶馆,方便居民、也方便游客来打卡。”
这是委员工作室服务实践的一个缩影。去年,“民主之家”委员工作室在渝中区“鲜英旧居”成立,工作室委员在走访中收集到600多条关于社区环境提档改造的意见建议,于是便有了“金边银角”的策划实施,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协商范本”。下沉书写民生答卷,向上凝聚发展共识。为更好地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市政协制定了详尽的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每月安排,通过重点协商、通报、视察、调研,逐一事项加以落实。以助力科技创新为例,今年3到7月,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组成调研组就相关内容开展调研,部分建议已在市科技研究院落地。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研究院党委书记雷虹表示,政协此次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的专题调研,着重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精准发现了科技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人才体量、用才体制协同不够等问题。目前我院以“人才兴院”为导向,通过自我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及团队,重组一批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加大科研人员绩效激励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
截至11月10日,市政协领导共开展“四下基层”“服务为民”活动230多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0多个。全市已建成“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场所943个,挂牌运行市政协委员工作室29个、区县政协委员工作室263个,3000多名各级政协委员入驻工作室,累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5000多场次,助推解决民生问题5700多个,把一份份“民意清单”变成“履职答卷”,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廖梦然 周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