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巴南:爬坡上坎的“背篼宣传队”,大山里的“百科全书”

“各位父老乡亲,现在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垃圾,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家禽必须圈养,搞好房前屋后清洁卫生。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清晨的圣灯山,薄雾氤氲,露水还未散去,响亮的喊话声就响彻山谷,似催村民晨起的闹钟,给沉寂的大山带来了活力。这是巴南区圣灯山镇圣灯山村的党员宣讲队。早上8点不到,队员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3

“背篼宣传队”走在山路上。

他们是村民最熟悉也最信任的宣讲员,空旷的圣灯山,到处都有他们的脚印。

有人开玩笑地说,只要看到一名老者领着一行人,胸戴闪亮的党徽,手别鲜红的志愿者袖章,背着装满宣传资料的大背篼,小心翼翼地在崎岖山路上行走,那一定是村里的宣讲队来了。

因为长期背着背篼宣讲,他们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篼宣讲队”。而那名老者,便是“背篼宣传队”创始人谢志耕。

圣灯山村,辖22个合作社,是全镇村域面积最大的村。村民居住分散,从一个合作社到另一个合作社,历经1个多小时的车程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更具体的是,有些合作社,汽车不能到达,必须步行。

这些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后买房定居,留在村里居住的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因为出行不便,不懂网络,如何把政策宣传送上门?成了圣灯山村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65岁的党员谢志耕,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件大事。

村村通广播给他带来了灵感,他想,自己何不当移动的广播,把政策送到老百姓家里。

说干就干,他立马在村里号召志愿者。这个呼吁很快得到了回应。很快,一支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党员宣传队就这样成立了。

他们不畏山高坡陡,徒步跋涉,将党的好政策带进村里,带进每个村民心中。日复一日,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百科全书”。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背篼宣传队”坚持战斗在一线,用最快的速度、最朴实的大白话,上门给老年人讲解防控疫情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醒他们一定要重视这次疫情,做好自身及家庭的防护工作,相信党和国家,相信政府,不要恐慌,不要轻信谣言。

“老张,你还是把你的院子收拾一下嘛,自己住着清爽,也不利于病毒传播嘛!”“乡亲们,过年大家图热闹可以理解,特殊时期,大家忍耐一下,少打会牌,少吹点龙门阵,我们争取不给政府添乱,呆在家里不出门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这几天,镇政府的干部要下来排查哪些屋头有湖北或武汉回来的人,大家一定要如实上报,支持工作哈,排查都是为了大家好!”……

就这样,“背篼宣传队”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挨家挨户做宣传、做解释。汗水浸湿衣服,换来的是老百姓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和支持。

“‘背篓宣传队’不光给我们送来了理论政策,普及了知识,还让我们不出门就可以反映问题,他们为群众和村、镇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感谢他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没得文化的农村人。”圣灯山村20社村民谢劲说,自己作为圣灯山村村民,不光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而且还在鼓励自己的孩子也要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申请参加“背篓宣传队”,为圣灯山村的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如今,谢志耕年事渐高,他有些担心,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这支背篼宣传队就散了。好在,这几年,回村里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年轻党员申请加入宣传队,他的担心也在渐渐消失。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谢志耕将有些斑驳的背带紧了紧,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者: 刘恋)

(作者单位: 巴南区圣灯山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