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在雕刻作品。(受访者供图)
他,方寸之间挥刀如笔,从雏形初具到细节处理,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诠释了工匠技艺的精湛娴熟;他,匠心独具重塑木魂,从非遗传承到艺术创作,每一次创新历程, 都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
他就是重庆市奉节县浪木根雕非遗传承人向华。向华,重庆市工艺美术员,奉节县浪木根雕非遗传承人,2017年奉节县“夔州工匠”,奉节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香樟根雕作品。(受访者供图)
逐梦前行 雕刻幸福时光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从根材到根雕作品,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经反复清洗、构思、去皮、画线、雕刻、打蜡等一系列工序,一块平常无奇的根材,通过向华的双手,变成一件充满趣味的工艺品,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对延续最深的感悟。
见过向华作品的人都以为,他一定从小就开始学木雕或者已拜哪位大师,否则手艺不会这样精湛。但其实不然,向华涉入这个行业仅十五年光景。
向华说:“因为从小都有一个梦想,喜欢艺术。从小学美术,最后因为事与愿违,没有从事艺术行业。下岗以后,为了寻找儿时的梦想,去了广东打拼。”梦想就像种子,只要播下,就会发芽。从2006年开始,向华逐梦前行,南下广东打拼,事成回家创业。因为从小学习美术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同时又有多年的泥塑经验,以至于让向华在根雕技艺上进步很快。现如今,对于雕刻这门技艺,向华早已是浸入骨髓。每天拿起工具在木料上细心雕琢时,就是他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
坚持传承 铸就不凡品质
走进向华的工作间,木香四溢,让人神清气爽,精致的根雕作品让人惊叹。除了这些作品,吸引眼球的还有各种雕刻工具。而向华正在专注雕刻新作品,随着刻刀上下翻飞,片片木屑洒落,手起刀落间,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初具雏形。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吉祥物的一种符号,是我们华夏图腾、印记。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都给它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向华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刻刀在根材上一次一次地刻下去,精美的图案慢慢显现出来,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就打造成了层次明晰、栩栩如生的根雕制品。
古诗词主题根雕。(受访者供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雕刻匠人的培养,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光景,现在已经鲜少有人愿意守着这三尺方案。雕刻艺术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面临电子雕刻的冲击,愿意做手工雕刻的艺人就越来越少。作为雕刻匠人的向华,更希望寻找到有恒心、有毅力的年轻人,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传承好、发扬好。
“玉不琢,不成器。”艺术的追求道路,永无止境;技艺的传承光大,唯有创新。在夔州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工匠们,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诠释工匠精神,以默默坚守和不懈奉献传承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