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游重庆 > 巴渝文脉 > 正文

张洪森:凌晨5点半进山的割漆人

8月17日早上5点半,家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街道钟坨村7组的张洪森,背上割漆工具,推开家门,赶着3头牛朝屋后的大山走去。

把牛赶到了山里后,张洪森来到一棵碗口粗的漆树下。他挎上装有河蚌壳的篮子,拿上漆刀,三两下就爬到了树上。他用漆刀在树干上割开一个月牙形的小口,再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河蚌壳插在口子上……

张洪森在安放河蚌壳(白凤英 摄)

就这样上树、划口、放河蚌壳、下树,往返了近2个小时后,张洪森终于把150多个河蚌壳全部安放完毕,然后回家吃完早饭,再返回收漆。

今年69岁的张洪森是当地一名割漆匠。因为父亲去世得早,他14岁开始就一边念书,一边抽时间到山里割漆养家。

张洪森告诉记者,钟坨村7组清流水(小地名)以前有很多割漆人。除了山里的野生漆树,村民们还专门种植了许多漆树。如今,村里还在坚守割漆技艺的人很少了,但山里的漆树却还非常茂盛。

张洪森说,漆也不能天天割,只能割夏至后的3个月,而且很有讲究——首先要看割漆人的身体体质,有的人看一眼漆树都会长漆疮,就不能从事这个行业;其次是割漆的时候要从树的上部往下割,依次放河蚌壳,而收漆的时候则要从下往上收。

张洪森把割的漆收集在一个桶里(白凤英 摄)

这段时间预定漆的人较多,所以只要不下雨,张洪森都会5点半准时起床,到山上割上两三个小时,一早能割6两至一斤生漆,然后以400元每斤的价格卖给村民。一季下来,能收获约30斤生漆。

“现在没有多少人用这个漆了。”张洪森说,以前,制作桌椅、板凳、柜子等家具都会用到这种漆,如今各种涂料和油漆的普及,人们对漆的需求逐渐减少,割漆这门手艺面临失传。

(  作者:白凤英   作者单位:酉阳县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康希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