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伯牙弹奏《高山流水》用的是古琴?你可知,古筝有21根弦,古琴只有7根弦?你可知,古筝悦人,古琴悦己……
关于“古琴”,“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张立和唐倩,有很多话想说。
古琴(摄影:罗乐)
传承
集四派之长 创“梅派”之特
张立和唐倩的琴室,位于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恒康茶叶市场一个普通小区内。门口放着一套木座椅,屋内挂着几把古琴,还有满柜的茶具。琴室看着与小区“格格不入”,但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现在知道古琴的人不少,但要说了解,还是不多。”说起“古琴”和“梅派古琴”,张立总是滔滔不绝……
古琴演奏指法(摄影:唐维迪)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清康熙年间,在江南地区兴起了一种新的琴派——广陵琴派。凭借其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演奏特点,广陵琴派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传承有序,名家辈出的大琴派。
今日江北的“梅派古琴”,便始创于广陵琴派的第十一代传人,当代古琴大家梅曰强先生。梅曰强先生一生致力于古琴的传承与发展,而他个人在习得广陵琴派真传的同时,也学习了浙派、金陵派和川派的古琴技艺。
“我们梅派古琴的演奏特点,便是在广陵琴派的基础上,兼收了浙派的豪放清雅、川派的激荡狂放、金陵派的文雅高逸。”张立介绍到,“但我们的师爷爷,也一直强调‘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
发扬
承恩师真传 了先生心愿
张立出生在江南名城——九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他曾自学古琴多年。而自幼喜爱传统文化的唐倩,大学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古琴,并由此开始学习古琴。
两人相识于一次活动,此后,有着相同兴趣的两人时常一起切磋古琴。
张立,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张立供图)
2018年,张立和唐倩一同正式拜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二代传人梅士军为师,学习梅派古琴传统技艺。随后,两人开始着手对“梅派古琴演奏艺术”进行非遗申报。
唐倩 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唐倩供图)
“其实申请非遗是我们老师梅士军先生的心愿,更是我们师爷爷梅曰强先生的遗愿。”谈到为什么要将“梅派古琴演奏艺术”进行非遗申报,张立这样说到,“我们的师爷爷对中国古琴的推广和申遗都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申遗,但很遗憾,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二代传人梅士军先生教授张立古琴技巧(张立供图)
父亲没能看到古琴成功申遗,也成了梅士军心中的遗憾,而这一切也被张立和唐倩看在心里。两人认为,既然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就应该完成老师的心愿,应该将梅派古琴传承下来,发扬出去。
最终,在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和支持下,“梅派古琴演奏艺术”于2021年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推广
尽个人之力 传“古琴”之韵
要人喜欢古琴,愿意学习古琴,首先得要人知道古琴。
于是,两人创办琴室。2016年,张立和唐倩共同创办了“古琴馆”。正式学习“梅派古琴演奏艺术”后,“古琴馆”更名为“重庆移云斋古琴馆”,两人也开始自己教授学员。目前,琴室已教授学员六、七十人,授课两千余节。
唐倩在琴室练习古琴(摄影:唐维迪)
说起“古琴难学”的问题,唐倩也表示真的不难,“对所有的学员,我们是口口相授,一对一教学。学员一般三节课就可以学会一首,十节课就能达到一级。”唐倩鼓励大家如果感兴趣就一定要去尝试。
古琴减字谱(摄影:唐维迪)
古琴原是不作为表演乐器。在先秦时期,它甚至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许多琴者开始将古琴带到了演出中,其中便有张立和唐倩。
两人时常奔赴国内外各地进行古琴演出或文化交流,甚至不计报酬,出席古琴公益推广活动。
张立在琴室练习古琴(摄影:唐维迪)
如今,两人计划尝试网络直播。在众多古琴传承人和广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张立和唐倩也明显感觉到,古琴逐渐没有那么小众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古琴,也有越来越多的古琴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唐倩开心地说到。两人表示,古琴的推广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也正计划着尝试更多好的形式,将古琴介绍给更多的人。
一抹一挑之间,进复退复一刹,恐怕已筑成高山流水、水光云影之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古琴的魅力,值得让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