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她是医疗队里的“定海神针”
——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护理组组长罗晓庆二三事
罗晓庆穿戴好防护服准备进病房。(受访者供图)
“李廷、郭庆、张亚……他们给我洗脸、梳头、打针。”2月2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15楼的病人李女士,照例把当天进病房的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名单,写在纸上,并写下对医护人员所做的事和感谢的话。
这是李女士每天都会记录的“纪实日记”。这支医疗队于2月4日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多天的工作,医疗队赢得病人的一致赞誉。其中,来自重医附二院的护理组组长罗晓庆,被称为团队里的“定心丸”。
目前,医疗队140余名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但最开始可不是这样。
罗晓庆随医疗队2月2日到达武汉,4日下午便接到命令进医院。“当晚,医疗队就接收了7个重病人。
“第一天上班心情很沉重。病人大多从方舱医院转来,病情比较重。”罗晓庆说,病人的表情很绝望,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也很大。
护士团队很年轻。第一周罗晓庆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询问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担心自己的防护没做好等等,她成了“热线接线员”。
“护士长,我配药时候手被刺伤了!”一次,深夜3点,罗晓庆接到一名护士带哭腔的电话。“接触病人没有?我们马上请专家评估感染风险。不要太紧张!”罗晓庆安慰道。
一周后,随着工作流程的理顺,一些病人的病情经治疗后得到缓解,团队的心也渐渐稳定下来,大家都笑称罗晓庆是“定海神针”!
这段时间,医疗队收到很多病人的感谢信。但最开始,不少病人不愿意说话,有的连饭都不想吃。有位70多岁的老爷爷,2月初入院,儿子远在加拿大。老人双腿伴有病患。检测结果表明,老人有高血压、脑梗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罗晓庆带领护士为左侧偏瘫的老人做“被动训练”。这可是个体力活。在病区,捂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就像蒸桑拿一样,即使什么都不做,汗水都直往下滴。
“这些物理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肺泡复张,是很必要的治疗手段。”罗晓庆说,现在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大家特别有成就感。
同事对罗晓庆的评价是“很讲义气”。有15年工作经验的罗晓庆在ICU工作了10年。面对困难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医疗队进入医院的第一个晚上,“里边需要东西,得随时找到送进去。”罗晓庆从头天下午6点,一直守到第二天下午才走。
坚强的罗晓庆不是一个爱流泪的人。但到武汉来,她哭过好几次。“你看我们的护士团队,那么漂亮的姑娘,一来就把头发剃了。”罗晓庆说。还有的医生护士家里孩子很小,“他们很想念家人,我只能劝他们多打打电话。”
前两天,罗晓庆摸了底,100余名护士已经工作3周了。她告诉大家,有撑不住的第一时间要报告,要马上休息。“疫情不散,我们绝对不退!”年轻的护士们纷纷这样回应。
(记者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