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的音乐渐渐响起,逐渐明朗,窗外晨曦跳跃而进,苏醒了整个车厢。列车进站,啪嗒下了锁,迅速涌出的人潮,或快走小跑,或负重慢行,快慢相间渐成前奏,攒动的人群如音符般,上下扶梯的轨迹合成协奏曲。踏入地铁车厢的重音不断,短暂的叹息声间歇加入,一气呵成的序章终了,紧张非常。
地铁车门啪嗒上了锁,成都自此变奏。
一曲韵律婉转悠扬,第一缕阳光晕染着府青河面,两侧步道上慢跑者、花剑玩家如约而动,扎堆停歇的几个“哥老倌”,询问一夜的睡眠是否安好。当河水被染透时,额头零星的汗珠懒洋洋地渗出来,这些赶早的人便开始收拾起行头。
听完了市井乐,再“晕”一盘儿“一起巴适”的五辛味。奎星楼不粘牙的糖油果子、西月城爽口的冰醉豆花、街边太婆的豆浆和叶儿粑……一顿饱餐后,蜀都街头弄里就换了模样,旗袍、油伞、百年经典水纹烫发,画中人穿行在自带闲雅的宽窄巷子,抬眼静看镌刻记忆的牌匾,缠绵于锦里的青石板老街,轻抚武侯祠的赑屃寿碑。
斜阳暖照时分,一脚迈进草堂的神仙茶馆,城里的打工人也一同追随“散仙人”去了,猫在角落,一盏清茶明亮,几块酥饼添香。这桌的手提电脑敲打噼里啪啦,那座儿的红唇间尽是千娇百媚,或嬉笑间少点蹙眉,或在野趣中多点烦扰,相似的杯盏饼茶,不相通的慢慢悠悠。晚些,再寻味而出:街巷里的淄博烧烤多了麻,洞庭湖大闸蟹加了辣,过冬的酣畅尽在手里的米凉虾,渣渣牛肉里的米饭格外晶莹,白雾缭绕的盐菜香悄悄祭了五脏庙。怎样?这成都的味儿。
时隔十年,在2023年的成都街边终于听惯了蜀味小调后,每当在重庆知晓“再走省城”的消息,总有不同的情绪,当然是好的那一方面,却和“走省城”的由头丝毫不关。旧年不解旧年愁,2023年想不明白的转变,就在2024年细细想来。许是年岁渐长,少了浮气、意气,非要在年近40的关口才能与成都的悲喜相通,而契合点多半就在这五辛盘的韵味里。
直至归了,这列车上的蜀都韵味仍未散。旁座的“散仙人”许是安逸惯了的,暖阳来袭就瘫软一侧,等不及列车启动,呼噜声渐渐扬起。且不着急,列车刚启动,前几排的“哥老倌”和他高低和声一路而歌,正是应了景“坐着火车,唱着歌”。可惜此时没有火锅。
于是就把笑意留在了铺满阳光的成都站台。于是满载蜀都的韵味,奔向300公里外的巴山夜雨,围炉再话成渝。
(凯源巴南分公司 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