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央媒关注 > 正文

重庆探索“5+1”林长制工作机制,落实各级林长4885人

人民日报 | 他们,守护这座山水城(美丽中国·关注林长制②)

重庆巫山红叶。卢先庆摄(人民视觉)

巡山途中,巫山县平河乡朗子村的巡林员正在休整。卢先庆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重庆森林覆盖率达52.5%,主城区有4条山脉,长江、嘉陵江在此环抱,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分布着三峡库区、大巴山区、武陵山区……

2019年,重庆开始试点林长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5+1”林长制工作机制,涉及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问题发现机制、问题整治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发展规划等——从巡山护林到增绿增收,重庆4885名各级林长,守护着这座山水之城。

天麻麻亮,村子被雾气笼罩。廖有财穿上胶鞋,背起一根棒棒,骑着摩托车往山上去。到了林子跟前,他只能停下车,徒步钻进去,“现在树林茂密,野生动物多了不少。”

海拔升高,气温渐低,山林的阶梯上还残留着几天前下的雪,廖有财哈出一团白气。钻进林子里再出来时,天已擦黑……

一名村级林长、一张巡山清单,守护山林

春天野生樱花树盛开,秋天枫树林红彤彤一片,到了冬季,松柏依旧苍翠……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便坐落在这山林之中。

如今的廖有财,不仅是天险洞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基层村级林长。“林长要管的事还真不少。”廖有财说。眼下,又到了他神经紧绷的时候,“春节快到了,提到森林防火,心又到了嗓子眼。”每次巡山,廖有财都要拿着根棒棒,沿着树林走7公里,“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六成,一点火星都不能有。”

自从当上林长,廖有财总在山上转悠,拿着棒棒,这敲敲、那看看,走得勤也瞧得细。

2020年10月,正是枫树叶变红的时候,引来不少游客驻足。廖有财照例巡视一圈,心里不踏实,又沿着小路来到树跟前,仔细一瞧,“这枫树叶子怎么卷起来了?”廖有财心里犯嘀咕,连忙给这片林地的业主敖彬打电话。俩人都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廖有财上区里找林业局的专家,又请西南大学的教授来“把脉”,原来是红枫树得了卷叶病。廖有财在林子里盯了三四天,按时给树施药,等到枫树叶舒展开来,他心里才踏实。

森林病虫害防治、防火防盗采……这些,都在廖有财的巡山清单上。这不,前不久,村民戴国权偷偷摸摸到山上砍了几根柏树枝,想拉回家熏腊肉,就被廖有财逮了个正着。

以前,在不少村民眼中,树就是用来砍了卖钱或是用来烧饭的。“现在,要让大伙儿意识到,满山遍野的林子就是咱们的饭碗。”廖有财说。他还摆起了“院坝会”,不时宣讲,让保护山林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我跟你去”“算我一个”……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护林队伍,更让廖有财欣慰的是,“保护好山林”已成为村民共同的愿望。

截至目前,重庆落实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林长,已有各级林长4885人。“各级林长责任明确,也实现了常态化巡林、清单化治林。”重庆市林业局改革处处长张来国说。

一支执法队伍、一套智慧系统,科技助力

林子大,山路难走,林长的脚步怎样更快一点?

在璧山区璧泉街道,护林20多年的巡林员龚元彬,最近体验不一样了。一大早,他就收到了智慧系统推送的信息:“报警设备:100134显示号40034号探测器,请到现场处置。”打开手机APP,定位探测器,龚元彬匆忙赶了过去。给他发消息的,是璧山区林业局的“智慧林长”终端。“我们通过各类探测器发现林区的火警、盗警之后,会通过系统寻找最近的林长或巡林员并推送消息。”操作员刘学林说。

一块智慧终端大屏,连接起林长的一块块手机屏,指尖轻触,便能实现远程互通。

不过,发现问题后,如果林长的力量不够,该找谁?助力林长制工作的,不仅有智慧系统,还有一支执法“尖兵”。

“刚上传的图片和定位,有人在偷运马尾松。”一大早,璧山区林业综合执法支队的杜宇打开APP,就看到了龚元彬的“报事”。

原来,龚元彬在日常巡护时,发现木材市场的角落里堆放了大量松木,“没有检疫证,会不会是偷运?”他长了个心眼,立刻拍照留证,上报到了“天保巡护”平台。杜宇和璧山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同事前往调查取证。到了现场,违法嫌疑人卫某说,他经人介绍,非法从有松材线虫病的林区收购无检疫证书的旧马尾松木18立方米,本以为旧的松木放在角落不显眼,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2020年,为填补林业行政执法空白,重庆高新区和璧山区、巫山县等地探索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下沉执法人员至镇街、村居、山头,有效提升山林资源保护监管效能。截至目前,试点区县查处各类涉林违法案件590件。

“智慧林长系统连接林长和综合执法部门,形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联动。”璧山区林长制办公室主任曾率告诉记者,“将分散的山林资源数据统一到智能化平台,为资源管理、利用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一座山水城市、一个致富饭碗,增绿增收

入了冬,巫山又是满山红叶。乘船行至三峡,两岸层林尽染。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腹心,巫山旅游也因长江三峡而兴。不过,前些年,单一的景区接待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并不大。

关停矿山、拆除非法码头、补植增绿……近年来,在长江及大宁河两岸,红叶林越来越茂密。

2019年,巫山县成为林长制的试点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林长739名。在三级林长推动下,巫山一步一景,全域旅游越做越红火,每年冬季,万山红遍的美丽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

巫山有“红”也有“绿”。

虽是隆冬,可在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遍山脆李树随风摇曳,一片绿油油。

尽管是冬闲,90后小伙王平却闲不住,一大早就在林子里忙活——这些年,村子大变样,在外打工的王平也返了乡,在家门口种起李子树,去年收成好,卖了10多万元,钱袋子越来越鼓。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华家村位于巫山县城东部,村里田少山多,土里没有“致富果”,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为此,当地进行石漠化生态治理,种上脆李,减少水土流失,让荒山披上“绿衣”。

但大规模造林增绿,是在有了林长之后。

华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周继文就是其中的一名村级林长。当上林长的他,劲头更足。

“走,种树去。”去年植树节前,县林业局为村里发放了20万株小树苗。拿到树苗后,周继文兴致勃勃地带领大伙上山种树。“植树造林也是为了让村子更美,保护水土,村民都受益。一号召,都愿意去。”周继文说。

有了林长,林子有人管,树木有人栽。产业红火后,也带旺了当地的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

在骡坪镇大垭村,一到夏季,民宿的预订电话就响个不停,尤其是唐永珍家最为火爆,同时可接待四五十人。去年,她赚了20来万元,心里乐开了花。

石头生“林海”,荒山变青山。截至目前,巫山县实施生态修复2.83万亩,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8万亩,建立生态林、经济林苗圃5000余亩,培育巫山红叶、巫山脆李、巫山核桃等特色苗木2000万株,全县10%以上群众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  作者:常碧罗  )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开云官网(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开云官网(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开云官网(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